• 81阅读
  • 0回复

托起“东方明珠”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9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界人物

  托起“东方明珠”
本报记者萧关根
5月初,上海市城市新景观评选和上海市重点建设工程科技明星评选同时揭晓:“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最为引人注目,位居“上海十大城市新景观”第一;“东方明珠”的设计总负责人、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江欢成名列“十大科技明星”榜首。
1989年初春,上海市委、市政府决定在浦东陆家嘴建造一座与上海的国际地位和发展前景相称的广播电视塔。消息传出,上海许多有实力的建筑设计单位都跃跃欲试,纷纷制定设计方案。享有盛誉的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自然不甘落后,成立了电视塔投标小组。总工程师江欢成是设计总负责人。全院人员广泛收集世界各国著名的电视塔资料和图片作参考,精心设计出30多个方案,从中归纳成5个方案(其中包括取名“东方明珠”方案)参加投标。
对12个送审方案,来自全国的50多位专家、学者认真评审了三天。大家一致称赞“东方明珠”方案造型新颖独特,结构不同凡响,而且具有浓郁的文化氛围。当时的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同志高兴地拍板定案。
江欢成介绍说,460米高的“东方明珠”突破了世界上混凝土塔的单筒体结构模式,创造了多筒体巨型空间框架结构,主体是一组呈品字形布置的钢筋混凝土垂直筒体,筒体直径9米,高286米,下部有3个与地面成60°角的直径7米筒体斜撑,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抗震性。塔身有下球、上球、太空舱3个大型球体建筑,3个直筒体中间还有5个小球体,再加上塔体旁的3个球体建筑,形成了“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
“东方明珠”与众不同的造型和结构,给设计和施工出了许多难题。江欢成作为院总工程师和现场设计组的负责人,带领设计人员会同施工单位攻关。
斜撑的设置是“东方明珠”的奇特之处,也是当初方案评审时人们最怀疑之点。如此巨大的混凝土构件在世界上是罕见的。最后采用江欢成提出的筒形劲性骨架方案,顺利地攻克了这一难关。
直径50米的下球体和直径45米的上球体的施工,世界上还没有先例。江欢成又创造性地提出了下球先做“碗”,应用预应力壳体支撑各层柱子,而上球先造“伞”,悬挂9层楼板的办法,成功地完成了建造任务。
由于“东方明珠”塔的特殊性,国内外各种设计规范都无法满足她的设计需要,许多重要数据,只能通过试验研究才能确定。为保证设计的合理、可靠,在上海市科委、上海市广播电视局的支持下,江欢成组织和主持了一系列试验研究,主要有抗风工程系列研究,抗震工程系列研究和整体静力系列研究。这些试验研究成果的应用,使“东方明珠”能经受8级地震和12级台风的考验。经过国内著名专家的评审,这些试验研究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并为我国建造巨型高大建筑物积累了许多宝贵的数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