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阅读
  • 0回复

请给海洋“放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9
第7版(国际)
专栏:大千絮语

  请给海洋“放假”
张旭平
蔚蓝辽阔的海洋,覆盖着地球表面的71%。她不但博大,而且富有。据生物学家估计,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靠光合作用,每年的生长量占全球生物量的43%。她蕴藏的生物、矿产、化学、空间等多种资源,是人类生存与生活的重要保障。
近几年来,由于世界范围的海洋环境恶化,导致海洋生物减少,人类过量捕捞,使全球海洋鱼藏量迅速减少,渔业资源遭到异乎寻常的破坏。
据联合国资料表明,从1982年至1990年期间,世界捕鱼船增加了30%,达到120万艘。这支庞大捕鱼队的捕捞能力几乎是全球海洋鱼藏量所能供应的两倍。
1982年以来,不少国家大肆捕捞200海里以内的鱼群,确实带动了世界渔业的繁荣。但是,全球捕捞量在1990年达9800万吨的高峰后便急转直下。据联合国粮农组织追踪调查,全世界17个主要海洋渔场有13个已处于困境,60%的商业鱼类资源不是减少就是濒临灭绝边缘。美国阿拉斯加大比目鱼的捕捞季比原来大为缩短,北大西洋地区过去十分丰富的鳕鱼资源和新西兰海域附近的橙色鲈鱼已近枯竭,大西洋西部地区的金枪鱼只有过去的10%,北太平洋地区的一些种类的大马哈鱼已濒临灭绝,由于数量稀少,这些鱼的捕捞成本已高得惊人。而过去曾被人们不屑一顾甚至放弃捕捞的蹩脚鱼、象牙鳕、弓鳍鱼、狗鲨等,如今在全球捕鱼量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
除去过量捕捞的原因外,某些西方国家高科技捕鱼也是造成鱼群减少的一个原因。如今的航海技术已能使各种规模的渔船前往遥远的海域作业,声纳、雷达、卫星领航系统等一系列现代化装备的广泛运用,帮助渔船更准确地定位。新建的“工厂式轮船”撒下的鱼网大得能一口“吞下”12架波音747飞机般大的鱼群。
悲剧并非只对鱼类而言,鱼类资源的枯竭也影响到渔民生计。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加拿大,由于鳕鱼数量锐减,如今成百上千个渔村的存亡已成问题;俄罗斯太平洋沿岸500多个小村庄也因对绿鳕捕捞过度而面临类似的威胁;在菲律宾,一些大渔场陷入困境正迫使每年3.8万渔民流离失所。
过多的渔船追逐日益稀少的鱼类资源,势必容易引起争端,使今日的渔场如同战场。邻国间的渔业纠纷不断出现。在北太平洋,渔民为击败竞争对手争夺捕捞范围,不惜大打出手;在塞内加尔,每年有20多名渔民命丧渔场;在印度的喀拉拉邦,对待“侵犯”的偷捕者不仅“暴打”一顿,还将缴获的渔具付之一炬。
残酷的现实向人们警示:海洋虽富有,但她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聚宝盆”,她也需要保护,需要休息!如果人类急功近利一味滥用海洋资源,无异于竭泽而渔。只有严格制止对海洋资源的浪费和破坏,保护好海洋环境,才能使宝贵的海洋资源不断造福于人类。
为了明天人类还有鱼吃,请给海洋“放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