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6阅读
  • 0回复

侨乡迈新步——海南省文昌市开发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22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地方经济

  侨乡迈新步
——海南省文昌市开发建设纪实
林文
汽车从海口出发,沿海南东部的琼文公路行驶,不到一小时的工夫便进入了文昌境内。只见路旁椰林如海,山清水秀,一块块鱼塘、一个个养鸡场、一片片绿油油的热带作物闪眼而过;市区内,一座座现代化的工厂和新上马的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
这个拥有52万人口的县级市,位于海南岛东北部沿海,总面积2403平方公里。从古至今,文昌人杰地灵,人才辈出。这里历史上素有“一里三进士”之说,在中国现代史上还诞生了一百多名将军,被称为“将军之乡”。改革开放后,近百万海外侨胞和港澳台同胞,纷纷热情捐资兴办了大批公益事业和经济实体,为家乡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辉煌的历史激励着文昌人争创更大的成就。1993年,新一届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在县委书记朱明国的带领下,对全县情况经过全面论证之后,确定了文昌经济的发展思路:以文城为中心,加快城市化建设步伐;以沿海岸线和公路沿线为轴线,开发“两线经济走廊”;以清澜、木兰港口为依托,突出发展高隆湾、东郊椰林、铜鼓岭三个旅游区;加快清澜、铜鼓岭、东郊椰林、木兰港、冯家湾和约亭六个开发区建设,全面发展游、贸、工、农、房五大产业。为了把这一思路落到实处,县委县政府又根据国家加强宏观经济调控的实际情况,提出“把握形势、人冷我热、主动招商、多方引资”的工作方针,掀起了开发、建设的新热潮。
发展市场经济,文昌县珍惜每一次机遇,大胆探索,不断创新。近年来,他们在农村推行土地转包流转改革,鼓励“农户+公司”等多种形式进行成片开发,促进农业向商品化、基地化、专业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文昌农业总产值自1992年以来连续三年以15%的增长速度迅速发展,今年至10月底止,全市粮食播种面积达83万亩,产量比去年增长6.5%,农业总产值达5.6亿元。
文昌大胆改革经营机制,发挥拳头产品和效益好的企业的优势,优化组合,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把企业推向市场,促进了工业生产连续上升。工业总产值自1992年以来连续三年以50%以上的增长速度上升,今年又新上马工业项目66个,到今年10月底,工业产值已达9.9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58.8%。
为了积极招商引资,文昌在外引内联中灵活实行“先上车后买票”、重点项目跟踪服务抓落实等作法,并在用地、立项、报建、资金投放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广泛招引国内外客商,吸引社会闲散资金进入文昌参与开发建设,使一大批上规模、上档次的项目陆续在文昌投产,营造了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今年1至10月,全市共审批外引内联项目112个,在上马的项目中实现利用外资1.2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8.2倍。
文昌财政收入也实现了连续三年以42%的速度连续增长。今年1至10月财政收入已达8219万元,增长31%,估计全年可达1.1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17.7亿元,增长24.6%,大大高出全省平均水平。
1995年11月7日,经国务院批准,文昌撤县设市,52万文昌人民又面临着新一轮机遇和挑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