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5阅读
  • 0回复

黄河,从我心中流过——访“黄河的渡过”艺术工程总策划陈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1
第6版(文化时空)
专栏:神州采风

  黄河,从我心中流过
——访“黄河的渡过”艺术工程总策划陈强
本报记者王力军
6月17日,作为“黄河的渡过”主体艺术工程的“黄河水体纪念碑”在山东东营黄河入海口落成。由李瑞环同志题写碑名的这座特殊的纪念碑,是一座高2.5米、厚1米、长765米的水体长墙,沿5464公里长的黄河在同一时间内每隔5公里而汲取的1093份0.5立方米的黄河水样,经过加胶和防腐处理后,按黄河起源到入海的顺序,依次排列注入墙体特制的玻璃罐中,形成清——灰——淡黄——酱黄——灰——海色等不同色彩、不同质感的透明的墙体,黄河的整个流程,在这里凝缩成一幅肖像,成为一部真正的黄河的渡过史。在这座显得沉重而又悠长的碑体前,记者采访了“黄河的渡过”艺术工程总策划人、旅美艺术家陈强先生。
记者:“黄河的渡过”作为一项大型艺术工程,它以崭新的内容和独特的艺术形式,让我们惊异和感奋,它给我们留下的无疑是一种深深的思考;那么,我想这种“渡过”是否意味着是心灵对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全方位的感知呢?
陈强:是的。“渡过”(AGEPASS)概括了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含义。你可以把黄河的过程比喻为任何事物的过程,这就是“渡过”。1093罐黄河水概括包含了黄河在整个流程中的色彩变化,从而也从一个抽象的角度代表了黄河从起源到入海的全过程;因此,面对黄河,人们都能从中感受到人类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历程,这一历程可以说是一种在时间和空间中的“渡过”。作为一部观念艺术作品,“渡过”不是一幅画,不是一件雕塑,甚至也不是一座单纯的建筑物,用黄河水建造一座巨大的水体纪念碑,只是它发表仪式的象征。我希望人们在感受这个“渡过”的过程中,去思考一些问题,获得一个思维的对象和空间,或者就像你所说的,让人们的心灵对历史、现实和未来有一个全方位的感知。
记者: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本身就是一部凝重的“流动”的中华民族史,因而,选取黄河作为你的艺术行为的思想载体是否正契合了这一主题?
陈强:我到青藏高原去过8次,可以说青藏高原是我的精神故乡。每次上高原,我都有一种海潮般漫上心头的家园感。黄河最初对我的吸引是缘于她的颜色,那种昏黄,那种浑浊,那种负载深重的流动,简直就是我们民族的自然呼应,黄河在我们中国人心里几乎成了一个民族的象征。另外,黄河的人文意味也是世界上其他大河无法比拟的。从源头青藏高原的宗教文化,到甘肃宁夏区内的市民百图,再到晋、陕、豫的农业文明,最后是山东如日初升的现代市场经济,简直就是一部中国社会的百年发展史。这就是黄河,完整的一个过程,一个生命,自然的、社会的、美学的、人性的,全在里面了。许多年来,我一直想以我的方式为她做一件事,而现在我有一种践约的满足感,我感到黄河在从我的心中流过,流向永远。
记者:不错,你选择了黄河,并且将你对黄河的那份情感和对“黄河的渡过”的那种理解凝铸在你和你的朋友为黄河建造的这座特殊的纪念碑中;那么,我想问的是,这座碑矗立于现实的土地上,它的深刻意义何在?
陈强:我想,作为一件艺术品,这座碑与天地自然融为一体,它将从各个层面、空间和渠道对人类社会产生影响,它的美是博大而飘逸的。从现实的角度讲,黄河是一条孕育了中华民族和华夏文化的大河,“黄河水体纪念碑”像是一座中华民族、中华文化的纪念碑,也是人类生存、人类文明渡过规则的纪念碑,因而,它具有深远而广泛的文化意义。
记者:此时,关于黄河,你还有什么要对人们说的吗?
陈强:我要感谢支持我的各界朋友们,同时我也希望天下所有的炎黄子孙都来看看我们的母亲河,看看这座透明的碑。(附图片)
工作人员正在黄河汲取水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