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清风依然 名流风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04
第12版(副刊)
专栏:我喜欢的书

  清风依然 名流风范
薛涛
我国第一部大型现代综合性巨著《中国大百科全书》,终于在去年8月12日画上了辉煌的句号:出齐了74卷,共计12.6亿字。为了这部巨著的诞生,2万多位专家学者为之奋斗了15年、5000多个日日夜夜。
皇皇巨著,浩瀚长卷,既是百科知识的总汇,更是中国知识分子人品文品的凝聚和体现,从中我们可以更真实地看到中国知识分子的襟怀情操、道德风范。参加这部巨著编撰工作的知识分子,清一色的学界名流、精英泰斗,如系统工程学家钱学森、物理化学家卢嘉锡、生物物理学家贝时璋、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物理学家严济慈、桥梁专家茅以升、军事学家宋时轮、法学家张友渔、医学家吴阶平、文学家周扬……为了这部巨著,他们奉献的不仅仅是智慧,而且是一颗颗爱国心、一片片炽烈的爱国情。邓艾明先生是宋明哲学史专家,一天,他刚参加完哲学卷编委会,肚子突然疼痛难忍,经查得了癌症,住院后就再也没出来;在仅剩的时间里,他放弃其他写作计划,当他把手稿交给编委会后便悄然逝去;建筑学家童隽是在办公桌旁溘然长逝的,人们在他垂下的手旁看到《江南园林》这一条目:“扬州以荷花闻名远近,清初……”;国际法学家陈体强病卧床头,逐字逐句修改完了几十万字的国际法条目后谢世;考古学家夏鼐下午发病住院,上午还在修改《考古学》;天文学家戴文赛身患癌症,临终前仍在审定稿件……而他们的报酬呢,每千字最高40元,最低30元;中国哲学史专家张岱年先生组织编审了几十万字的稿子,最后只拿了100元编审费。
清贫乐道,淡名薄利,这就是中国知识分子的道德塑像,名流泰斗的情操风范。他们孜孜以致学而淡泊于逐名,兢兢以著述而无意于求利;一生所求者,“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他们用青春来“经”此“大业”,用生命来“盛”此“盛事”,青灯黄卷,布衣素食,呕心沥血,伏案劳形,所企所盼者,乃是用自己的知识繁荣自己的民族,强盛自己的民族,人品道德,令人敬仰;情操风范,百世流芳。
“著书只为稻梁谋”。为了几两银子著文以献媚,为了几杯美酒挥笔以捧场,此等恶习历来为真正的学家名流所耻所鄙。然而,不幸的是,商海滔滔钱欲盛,“斯文扫地”似乎是知识分子强化商品意识结出的“硕果”。有的“名家”公开宣称为实现几位数而作,有的“名人”终日寻找“大款”乞求为其“扬名”,以求能从其指缝中拾得碎银若干;有的“名家”置人格文德于不顾作些“黄货”牟利;“斯文”尽管“扫地”,然而威风照例依然。言曰:知识分子就该贫吗?!问得好!知识分子不该穷,穷知识分子的国家永远富不起来。但是这富要靠分配制度的改革来逐步实现,绝非是以“斯文扫地”来获取。张扬“斯文”应该“扫地”的“名家”,其实并非真正的名家,充其量是个“文痞”罢了,作文或可妙论几许,作人则“文人无行”了,混在学界文坛,污一方圣地,祸一方风气。对这类“文痞”人们应小心提防,细加辨察,以防伤了真正的名流大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