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眼盲心明的赵金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3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光彩一页

  眼盲心明的赵金顺
最近,我县东黄坨镇西玉坨村44岁的盲人赵金顺帮助农民增产粮食的事,轰动了全县。
赵金顺5岁时因病右眼失明,1981年左眼也完全失明。度过了一段痛苦的时光后,金顺打定主意:“我不能成为废人!我要学点有用的知识。”
1981年7月,中央农业广播学校开课。赵金顺兴奋极了,从那时起,他成了农业广播学校最真诚、最用功的学员。他以惊人的记忆力把全部课程熟记于心,甚至连一些繁琐、枯燥的数据都能很准确地记住。
经过几年的收听,赵金顺根据家乡农业种植特点,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水稻种植技术上。为配合广播教学,他托人从北京、天津等地买来辅导教材,请人读给他听。渐渐地,什么内容在哪本书的哪个章节甚至是第几页他都能记得。
赵金顺时刻想让自己学的知识为乡亲们造福。他知道,村里人种植水稻的方法是老辈人传下来的,需要改进。他向乡亲们提出了一套改进水稻育秧管理的意见。开始,人家不相信他,说:“听听那匣子就能多打粮了?”“要说种地,你懂啥?”面对冷言冷语,赵金顺不在乎。
赵金才、赵金生是赵金顺的本家兄弟,金顺首先向他俩推广水稻生产新技术。一年下来,金才、金生种的水稻增产了,兄弟俩高兴极了,可赵金顺却说:“你们没有完全按我说的去做,要不,会收得更多。”果然,第二年赵氏兄弟的水稻在赵金顺“点拨”下,亩产量高出他人200公斤。
村上的赵庆宝在县里一家工厂工作,没多少时间料理家里的责任田。他找到赵金顺,请他在育秧、管理、施肥上“面授机宜”。有时候,赵金顺让赵庆宝用自行车把他驮到稻田里,用手摸稻秧生长情况,还让赵庆宝随时记录稻秧的茎长、叶宽及颜色,然后指导他浇水、施肥。结果,当年赵庆宝种的水稻亩产达到720公斤,拿了个全村第一,而且节省大量工时、肥料、水电。
小村庄轰动了,人们开始对赵金顺刮目相看,求他指点的人也增多了。村里受他指导的农户,水稻亩产普遍提高,大家对他越来越信服。
镇农民技校请赵金顺去讲课,他结合生产实践讲授科学种田的知识,人们听得心满意足;镇里在集市上搞农业技术咨询服务,赵金顺挂起“水稻种植咨询台”的牌子,耐心解答庄稼汉们提出的问题,常常是集市散了,他的桌前仍围着一群人;镇上举办农技培训班,邀请赵金顺讲了5天课,听课者原只限镇、村农业技术员,可一些群众闻讯后也赶来听讲。眼盲心明的赵金顺成了受农民欢迎的农艺师,还光荣地加入了党组织,他感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
河北滦南县委李季杨立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