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科教兴国的希望之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4
第1版(要闻)
专栏:

  科教兴国的希望之星
本报评论员
6月14日至22日,8位优秀青年科技专家在京、津、沪作了10场报告,汇报他们在振兴祖国科技事业的奋斗中勇攀高峰的动人事迹。
多年来,他们淡泊名利,不求享受,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倾注于崇高的科技事业,矢志探索,默默奉献,用心血和汗水,浇铸了一个个璀璨的科技成果。他们是当代中国青年的出类拔萃之辈,是实施科教兴国伟大战略的希望之星。
这8位优秀青年科技专家从事不同学科的科学研究,生活经历和成长环境也不尽相同。但他们奋斗的历程清晰地显示出人才成长的某些共同规律,为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为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资学习借鉴的生动教材。
炽热的爱国主义感情,是他们奋斗拚搏最持久、坚韧的精神力量。这8位优秀青年都成长于开放年代,大多有出国学习、考察和讲学的经历。以他们的实力和才华,也会有被外国科研机构和大公司重用的机会。然而他们对国外物质方面的优越条件并不动心,却对祖国科技事业比较落后的现状忧心如焚,食不甘味。他们的志向是,“外国人能搞出的东西,我们中国人照样可以搞得出,还可以比他们搞得更好”;他们的渴望是:抹去千千万万个母亲脸上由于祖国的落后、贫穷而引起的愁容。因此在国外学习,他们以惊人的刻苦和优异的成绩为中国人赢得尊严。回到祖国,在艰苦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下,憋着一股劲儿,为祖国科技事业腾飞而奋斗。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他们个人付出了许多,但是却为国家赢得了尊严、荣誉和巨大的利益。正如他们所说,还有什么比这种奋斗更有价值!
以滴水穿石的恒心和毅力,苦学不倦,敢于创新,是他们获得成功的真正“秘诀”。8位优秀青年有的来自偏僻的山乡,有的曾是失过学的“知青”,有的甚至没有大学的文凭。然而,他们硬是以经年累月的努力,一步一个脚印地攀登上科学的制高点。在别人留连于花前月下时,他们埋头于图书馆、实验室之中;在别人享受天伦之乐时,他们为研究课题而四处奔波。正如他们中的一位同志所说:“人的一生确有很多机遇,但机遇不会等待毫无准备的人;而这个准备就意味着汗水、泪水、拚搏和毅力。”尤为难得的是,他们既有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又有敢于突破前人、突破陈规的探索精神,就像跨越横杆那样,永无止境地向更高的目标挑战。因此,他们可以在各自的研究领域,独辟蹊径,别开洞天,有所创建,有所发明。这是作为一个科技工作者最为可贵的品质。
与工农相结合、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是他们建功立业和成才的有效途径。8位优秀青年都不约而同地谈到,科技人员的知识和才华必须融汇于国家经济建设的壮丽事业中,才能有个人的事业和个人的价值。因此,他们中有的人宁可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自愿到最能发挥自己专业特长的山沟里去;有的人宁可放弃著书立说的扬名机会,坚持在科技产业的第一线奋斗;有的人宁可放弃自己发财的机会,而执著于清贫的教书育人岗位。他们的经验证明,在实践的锻炼中增长本领,在报效祖国中奋斗成才,仍然是当代中国青年茁壮成长的正确方向。
现在,我们正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8位优秀青年科技专家的事迹为祖国大地涌动的科技春潮带来青春的活力。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青年的风采,更看到祖国科技事业必将有一个群星灿烂的明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