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软包装”的时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4
第10版(文化广角)
专栏:金台随感

  “软包装”的时髦
杨洪立
如今世上流行软包装。各种各样的软包装食品、软包装饮料,摆满了大小商店、街头摊点。软包装的流行,无疑大大方便了群众。
而且,这种软包装之风也流行到了文坛和新闻传媒。报刊上、影视中,“软包装”的东西越来越多。
此类“软包装”食品的特点,一是软。远离政治,远离现实,风花雪月,花草虫鱼,乃至油盐酱醋,拌嘴吵架,生病吃药,日常起居,都可以找出话题,写出洋洋洒洒的大作。二是甜。甜腻腻的情调,配以软绵绵的语言,轻飘飘的文笔。像奶油巧克力,夹心大雪糕,像唱摇篮曲、催眠歌,又像说情话,发梦呓。它适应了一部分读者,尤其是少男少女、情男情女的胃口。这种“软包装”在许多散文、随笔上表现得更充分,不但大量软、甜、腻的新作不断问世,而且一册册尘封埋没很有些年头的“软包装”作品,也以“精品”、“名作”的名义被反复出版,重复出版,“炒”得不亦乐乎。
当然,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群众的需求是多种多样的。人们需要轻松,需要幽默,需要有人给谈谈日常生活、身边琐事乃至心中隐秘。但是,如果以此为基点,将其作主调,过于推崇和推广,以至形成一窝蜂、一股风,则不那么适当,甚至会倒了读者胃口。有人说,如今写文章,不管有没有道理,有没有思想性艺术性,只要会吹会侃会搅和就行。此言也许太过分,但现在报刊上的无聊文字、游戏作品、膨化“食物”、泡沫文章,以及无病呻吟的东西越来越多却是事实。
有人嘲讽或感叹某些名家,说他们滥开专栏,大写空洞无物的甚至是无聊的文字。什么个人的三灾八难,亲朋的往来旧闻,孙子的顽皮笑颦,每日的日程安排,吃喝拉撒睡等等,都可以东拉西扯,敷衍成篇。其实呢,我倒很理解人家。本来嘛,“名家”也是人,生活有限,却又要经常不断地“生产”各类文字,“创造”作品,那么不写这些写什么呢?至于对不对你的胃口,那是你的问题,与名家无关。
不过,认真说来,文坛上“软包装”的流行,其实是一种浮躁心理、功利思想和媚俗现象的反映。它尽管有一定消闲作用,但从根本上来说,却是一种小摆设和欢乐球一类的东西。它对于弘扬时代主旋律,对于促进两个文明的建设,对于培养“四有”新人,都是软弱无力的。
老百姓常说:五谷杂粮最养人。要使我们这个社会更健康、更强壮、更能适应面临的世界性竞争的挑战,就要多吃五谷杂粮、多吃天然食品,少吃点“软”食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