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三“点”致胜——记海南兴宝(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兴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5
第2版(经济)
专栏:

  三“点”致胜
——记海南兴宝(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兴民
本报记者鲍洪俊
张兴民,年方卅五,面庞方正,须眉浓密,神情刚毅,作为海南省首届十大功勋企业家和海南省十大杰出青年,他的业绩颇有传奇色彩:1992年以来,他驰骋市场,出奇制胜,将一家奄奄一息的公司拓展成拥有12家子公司、现值资产30多亿元的海南兴宝(集团)公司,累计为国家创税5900万元。追溯业绩的由来,张兴民归结于他的“三点论”——
  突破最难点
张兴民出生于吉林省九台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91年,他承包了濒临倒闭的海南省热作乡镇经济发展公司,在经营中,他专攻最难点,好啃硬骨头。
海南岛是我国重点产糖区。蔗糖销难曾是海南农产品流通不畅的最大难题。1992年,海南蔗糖又一次严重积压。春去夏来,库存白糖开始溶化。糖厂发愁,蔗农叫苦。张兴民深知推销蔗糖之难,也惟其太难,他执意豁出去拚它一回。
他在国内四处奔走,处处红灯。转向国外,在东亚、南亚、北美、西欧屡屡碰壁之后,一个令他心跳难眠的信息终于不期而至:俄罗斯急需蔗糖。他立即行动:组织资金、落实货源、联系海关、安排检疫、谈判运输……偌大一个系统工程被他调度得井然有序。最后,他通过吉林省粮油进出口公司,将岛内11.4万吨蔗糖成功地销往俄罗斯。蔗糖销难,顿然化解。糖厂笑了,农民笑了。
海南经济特区的少数民族地区迄今还有四五十万贫困人口。扶贫是政府也是社会的工作难题。张兴民慧眼独具:投资8100万元,凭借公司的强大贸易实力,运用高科技手段,在其他客商谈之色变、避之不及的贫困地区兴建大型农牧养殖基地,扶持农民养鸵鸟、奶牛,种菠萝、芒果,探索一条“造血扶贫”的新路子。
  抢占制高点
张兴民刚到海南时,正值海南岛股票热、房地产热勃兴之时,张兴民没有趋附潮流。他认为:国际市场是现代企业发展的制高点,到国际市场上搏击翱翔,是一名中国企业家应有的胆识和气魄。
海南新一轮的开发热潮形成全省性的钢材、建材短缺。张兴民超前拍板、运筹,硬是用国内积压的电冰箱、洗衣机、茶叶、旅游鞋、羽绒服、毛巾、小五金等产品,采取易货贸易的方式,从国际市场上换回大量建材物资,缓解了海南开发的燃眉之急,创造出良好效益。1992年一年,创汇达2100万美元。
省商贸厅在惊喜之后,认定这位而立之年的小伙子是良驹一匹,可成大器,特批给他进出口权。这使张兴民如鱼得水。他频频出击,生意越做越红火。他的贸易触角伸到了美国、德国、俄罗斯、保加利亚、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创汇均在3000万美元以上。今年以来,海南经济低速发展,许多企业嗷嗷待哺。张兴民却率领公司职工在国际市场上连创佳绩。公司现已与东南亚客商签订了工艺品、纺织品、建材等大宗商品出口合同,年创汇将达4000万美元。
  把握基本点
作为一个农民的儿子,张兴民在创业之中始终把握一个基本点:凡是政府优先发展的产业,即使战线长,回报慢,也得创造条件去干;反之,有悖于宏观经济发展、可能污染环境的买卖,即使效益再高,他也坚决不做。
1993年春天,正是海南房地产的火爆之时,张兴民不为其所动,义无反顾地把经营重点放到省政府鼓励发展的旅游业上。当年3月,他慧眼独具,与政府部门签订协议,获得海南陵水南湾猴岛10平方公里区域的独家开发权,且亲自确定了“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永久和谐”这一主题。该项目已成为海南省十大旅游开发项目,开发总体规划已通过省政府的正式评审。
去年,一些内外客商撤离海南之时,他又响应省会海口市“奋斗三到五年,再造海口”的号召,参与海口新市区“长流新城”的开发建设。公司投资5亿余元在区内修建华夏、神州两个度假村。这个项目已被海口市列入“迎接’96中国度假休闲游重点在海南活动”的指令项目,计划年底竣工。
3年多来,张兴民在合理安排资金投向的同时,更以强烈的责任感直接将投资的回报反哺社会。他累计为教育、希望工程、文化、体育、艺术等社会公益事业捐款900多万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