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机械产品质量连续三年滑坡企业管理薄弱实乃主要病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5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中国质量万里行

  机械产品质量连续三年滑坡企业管理薄弱实乃主要病根
季工萱
机械工业是国民经济装备部门,机械产品的质量不仅影响到机械工业自身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也有重要影响。最近一个时期,机械产品质量和质量工作出现的一些情况在全行业引起了很大震动。
近三年来,国家监督抽查机械产品质量的平均合格率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不仅中小企业和乡镇企业的抽查合格率下降,机械行业重点骨干企业的抽查合格率也有所下降。1991年全国开展“质量、品种、效益年”活动,国家监督抽查机械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创造了历史上最高的水平:全行业平均达到88.2%,其中重点骨干企业达到92.2%。但1992年全行业抽查合格率急剧下降到59.7%,1993年全行业抽查合格率稍有上升,达到65.5%,1994年又下降为62.7%。与1991年相比,全行业平均合格率降低了20—30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降低了2—7个百分点。
1994年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反映重大装备质量问题明显增多,而且出口设备也发生质量问题。有的甚至发生重大质量事故,给用户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甚至造成人员伤亡。对此,电力、冶金、煤炭等部门和用户反映强烈,严重损害了机械工业企业的信誉和形象。由于质量差,一些企业失去了用户信任,生产陷入困境。以机床行业为例,1994年我国机床(含锻压机械)进口额高达20.6亿美元,但国内产量却比上年度下降24.8%,库存达四个月,其中数控机床产量下降38%,库存达7.84个月;国产机床在国内市场上的占有率大幅度下降,从1990年的70%减少到1994年上半年的37%。
产品质量是企业各方面工作的综合反映,当前产品质量出现较大波动,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企业内部管理滑坡造成的。
部分企业领导的质量意识淡漠,没有树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质量观,仍然认为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总会有人要买的,缺乏竞争意识,缺乏不断改进质量、不断满足用户要求的紧迫感。
相当一部分企业基础管理薄弱,企业改革中“以包代管”、“以改代管”的问题相当严重。1994年,据机械部对807个企业的调查,质量管理机构独立设置、职能落实的仅占29.6%,合并甚至撤销的占70.4%;质量检验机构独立设置、职能落实的占76.7%,合并或下放的占23.3%。相当一些企业质量工作受到削弱,质量检验管理人员流失,产品质量难以保证。
另据1994年对51个电厂53台发电机组反映出的370个质量问题进行的分析,属于管理不严引起的质量问题占88%,属于包装运输问题的占7%,真正属于设计和技术问题的只占5%。据对1994年监督抽查Y系列电机18个不合格产品的48项不合格原因的分析,95.8%的问题属于管理问题,漏工序、漏检现象相当普遍,导致加工、装配尺寸超标等常见病、多发病增多。
机械工业部对当前机械行业质量滑坡的问题极为重视,最近召开了一系列会议,研究加强质量工作的有关问题。何光远部长在今年全国机械工业工作会议上要求全行业“必须从现在起彻底觉悟,下定决心,集中力量,解决产品质量问题”。为尽快扭转质量下降的局面,机械部重点抓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在全行业普遍开展一次质量形势的分析和教育活动,加深对当前质量严峻形势的认识,找出质量工作中的差距和问题,通过制度改进措施,加强薄弱环节的管理。
(二)从加强企业质量管理入手扭转当前质量持续滑坡的被动局面。在企业树立竞争性的质量观,树立质量法制观念。建立严格的质量责任制,首先是落实厂长(经理)的质量责任。要大力推广上海市机电局、湖北省机械厅实行的厂长(经理)抓质量必须做到思想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的经验。要求厂长必须有计划地接受GB/T19000—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系列标准的培训,组织建立企业质量体系并使其有效运行,建立并亲自主持质量例会,直接领导质量管理和质量检验部门的工作。实行质量否决权,坚持分配向质量倾斜的方针。
(三)强化企业内部管理。机械部要认真履行行业监督管理职责,加强对机械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在质量监督工作中贯彻“检查一种产品,整顿一个行业”和“不护短”的工作原则。
扭转质量滑坡的被动局面是机械行业的一项紧迫任务,实现质量振兴任务更加艰巨。但正如国务院一位领导同志曾尖锐指出的那样:“如果机电行业不在质量上下功夫,机电工业就永远翻不了身,结构性的矛盾也解决不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