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阅读
  • 0回复

当家理财有学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7
第9版(读者之友)
专栏:读者点题

  当家理财有学问
本报记者闻佳平
如果有人问:“你会花钱吗?”可能不少人会觉得可笑。但面对肉铺菜摊前犹豫不定的主妇和因股票的涨跌而喜怒无常的人们,你会意识到,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如果说“能挣会花”在过去体现的只是一个人的能力的话,在今天则是一门理财的艺术。
    摸清家底
也许是职业的习惯,记者在了解一个人的经济状况时,总会问一句:“您每个月的收入是多少?”要在几年前,几乎所有的人都会毫不犹豫地答出来,而现在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少人却颇费踌躇,禁不住需要掰起手指掐算起来……其实并不只是记者在采访中会遇到这样的难题。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住户调查处处长陈晓杰说:“过去我国城镇居民特别是职工的收入比较单纯,主要依赖工资收入,顶多再加上奖金,统计起来简单而精确。近年来,城镇居民家庭的收入来源越来越多,收入结构越来越复杂,统计指标也不断增加。在很多家庭中,工资已经不占主要的地位,各种非工资性收入开始起主导作用,而这部分收入隐蔽性很强,因此调查统计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比如除了固定工资、奖金之外,还有记时工资、记件工资、加班工资、津贴补贴、利息股息、遗产馈赠……而这些还不能囊括一个家庭所有的收入来源。”
收入只是构成家庭财产的一部分,或者说是家庭财产的增加值,现在许多人连这部分都说不清楚,那么自己的总“家底”有多厚,恐怕更是一笔糊涂帐。记者在京城走访了几户人家,其中既有机关干部、公司职员,也有大学教师,还有私营公司老板,或者是“一家几制的联合体”。他们有的只能说清有形资产,有的能说清无形资产;有的能说清固定资产,有的能说清流动资产……几乎没有人能说明自己的全部家产到底有多少。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面对家庭财产这个斯芬克斯之谜,不论当局者还是旁观者,真正清楚的人并不很多。天津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王辉先生在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之后,提出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摸清“家底”,也许对您有所启迪:
1.人力资源,即家庭的人口数量和劳动力数量,这是家庭最重要的家底;
2.财力资源,即各种金融资产,如银行储蓄、有价证券、手持现金等,这是创造财富的资本;
3.物力资源,如房产、交通工具、机器设备等,这是创造财富的工具;
4.教育资源,家庭成员受教育的程度是创造财富的最重要的软件载体;
5.社会资源,广泛而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创造财富的无形资产。
  合理消费
人们挣钱不说完全是为了消费,至少可以说主要是为了消费。消费是维持家庭生产和再生产的基本途径,也是刺激商品生产的动力之一。收入与消费是一对永恒的矛盾。在家庭收入一定或有限的情况下,当家理财的全部技巧可能都表现在如何消费上。
消费行为人人都有,但消费的艺术却各不相同。1994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结构如下:食品消费1422.49元,服装消费390.38元,耐用品(家用电器等)消费251.42元,医疗保健消费82.89元,交通通讯消费132.68元,娱乐教育消费250.75元,居住消费193.16元,其他消费101.52元。
从统计学的角度来说,这个消费结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参照系。一般而言,您的消费支出越接近这几个平均数就越合理,越远离这几个平均数就越不合理。
显然,这种“平均消费”结构掩盖了个体的差异。其实,消费是一种最富有个性的行为。不同收入水平的人会有不同的消费习惯,收入水平相近的人也会因为消费艺术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消费行为总是千差万别的:既有理性消费,也有从众消费;既有情感型消费,也有冲动型消费;既有超前消费,也有滞后消费……更何况还存在着性别、年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的差异!
什么样的消费是合理的?不同的个人、不同的家庭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原则上,用最小的消费支出达到最大的需求满足,这样的消费就是合理的。正因为如此,日益丰富多彩的商品市场为不同的个人、不同的家庭发挥消费的艺术创造了广阔的空间,每个家庭都可以找到适合家庭实际情况的合理的消费模式。
  谨慎投资
改革开放使城乡人民不断得到实惠,人们手中的钱越来越多;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又为人们投资创造了无穷的机会。人们手中有了钱,既不会吃光用尽,也很少还会藏在家中坐等贬值。储蓄或投资以求得金钱的保值增值,已成为绝大多数家庭的共识。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1995年3月底,全国城乡居民银行储蓄余额达2.3万亿元,社会现金流通量(含城乡居民手持现金)达7271亿元。如何合理地管理和使用如此庞大的资金资源,对国家、对家庭甚至对个人来说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据北京市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队1994年底对500户不同类型居民家庭投资意向的调查,选择定期储蓄的占71.1%;选择购买住房的占48%;选择投资实业的占45.7%;选择购买股票的占24.3%;选择活期储蓄的占24.3%;选择购买邮票、古玩、字画等艺术品的占16.3%;选择其它投资方式的占26.2%。
这组调查数据至少反映了这样两个事实:尽管储蓄在人们的投资选择中列于第一位,但居民家庭的投资方式已变得日益多元化;居民家庭对投资普遍采取了较为谨慎的态度,即追求安全可靠与利益最大化的统一。
任何一种投资都会带有一定的风险。敢于投资是金融意识增强的一种表现,而善于投资则是家庭理财最重要的课题。在目前投资渠道越来越多,而人们金融知识普遍缺乏的情况下,有的金融专家建议选择一种“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组合投资方式——“金字塔”投资方式,即40%储蓄、30%投资实业、20%购买债券(国债、企业债券等)、10%购买股票(外汇、期货等),也许符合我国家庭的最大利益。
中国有句大白话:“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虽然这本经包罗万象而又各有千秋,但恐怕家家都少不了要念念金钱经。常言道:“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穷。”的确,家庭理财少不了计划,不论是消费还是投资,都是这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