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阅读
  • 0回复

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7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探索特色农业发展之路
吕德功
近年来,山西忻州市从当地实际出发,全面实施了抓特色产业、建特色基地、出特色产品的农业发展战略,迈出了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的步伐。
  立足本地优势,大力发展具有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
在种植业方面,忻州市有较好的发展基础。一是全市的玉米有33万多亩,产量居全省之首。二是有大棚温室蔬菜,全市有3100多亩,平均亩纯收入近5000元,且发展势头很猛。此外,以永茂庄为典型的瓜、菜、粮间作套种的立体化种植模式,在平川乡镇得到了大力推广。在养殖业方面,忻州市也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全市牧场广阔,饲料充足,农副产品资源丰富,畜产品产量多年来一直居全省领先地位。依靠这些优势,忻州市把发展特色种植业和规模养殖业作为当地的主导产业来抓,经过几年的努力,全市以商品粮、农作物制种、香瓜、温室蔬菜、优质谷子、经济林、规模养殖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初具规模,向区域化、基地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外向型发展的主体框架。
在主导产业的培育方面,我们始终注意把握和处理了三对关系。第一是正确处理因地制宜和因市制宜的关系。第二是正确处理物以稀为贵和物以多为市的关系。第三是正确处理小群体和大规模的关系。
  坚持分类指导,总结推广各种不同类型的致富模式。
忻州市东部为平川,西北南三面环山,中部为黄土丘陵区。为了使不同类型区域的经济得到共同发展,我们确立了“分区划片,典型引路,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分区划片,就是根据全市一定区域内形成的社会、经济、资源条件的类似性,将全市394个行政村划分为蔬菜生产区、工商企业区、立体种植区、规模养殖区、林果开发区、农工贸结合区和农副产品加工区七个经济发展区域。典型引路,就是分别树立不同类型区域、不同资源条件、不同致富途径的典型。如靠发展蔬菜生产致富的六家庄模式,以发展工商企业为主的东街模式,以瓜、菜、粮套种提高种植效益的永茂庄模式,等等。梯次推进,就是根据全市各乡村的经济条件、开发潜力和发展基础,将全市的行政村划分为五个层次,即准小康型、富裕型、宽裕型、温饱型和贫困型,要求每个层次的乡村要在原基础上实行分段达标,不断提高档次,实现小康目标。
  提供配套服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发展特色农业,必须引导农民走向市场,适应市场。但是,目前农村许多生产要素相互游离,不能有效地组合起来进入市场;农户在分散经营的情况下,难以形成大兵团优势去参与市场竞争。这就需要经济技术部门和乡村合作组织发挥各自的优势,把单家独户的农民小生产与社会大市场相联接,形成上下配套的服务体系。为此,忻州市在发展特色农业的过程中,兴办了一批龙头型企业。在全市培养了一批农作物制种专业户、专业村和专业乡,使全市制种田面积迅速扩展,制种户收益大幅度提高。同时,全市还相继组建了淀粉、皮革、造纸等行业协会,以协会牵头,把分散经营、各自为政的乡村企业组织起来,加强了横向协作,形成了规模优势,增强了市场竞争实力和应变能力。 (作者为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