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拍卖皇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7
第12版(副刊)
专栏:金台随感

  拍卖皇帝
梅桑榆
在封建社会,“皇帝”是顶天的头衔。然而这一头衔名额奇少,自秦始皇嬴政以下两千余载,只有几百人弄到手;而在此期间,平民百姓生生死死,恐要以几十亿计。皇位的至高无上,皇帝的为所欲为,皇室的穷奢极欲,令无数官民钦羡神往。故在溥仪退位以前,皇帝一直显得伟大神秘、至尊至贵、仰之弥高,皇帝屁股下面那张椅子自然也“令无数英雄竞折腰”。
不过,自皇帝从中国的土地上消逝之后,皇帝也就不再伟大,不再神秘。有那么一个时期,皇帝这个头衔往往是与专制、残暴、昏庸、荒淫等词联在一起的。皇帝不论在政治宣传中,还是在平民百姓心目里,都是可憎可厌、十恶不赦的家伙。
然而不知自何时起,皇帝又变得醇香四溢如千年陈酿,别说喝上二两,就是闻上一闻,也要叫人醉之倒之;又大红大紫如色艺俱佳的名妓,令一些腰缠万贯者欲一嫖而后快,腰包空虚者也欲瞧上一瞧,以求一饱眼福。既然皇帝如此香、红,如此走俏,于是乎许多行业均将皇帝这只旧瓶装上味道各异的新酒争相拍卖,以满足市场之需求。其一是影视业大拍皇帝戏。那些充斥于银幕荧屏的男女皇帝,有英明伟大的,有历尽磨难的,有温柔多情的,有潇洒浪漫的……总之,凡以皇帝为主角的戏,无论正剧、悲剧、喜剧都能吸引观众;其二是出版业大出皇帝书。那铺天盖地而来的写皇帝的读物,有正史,有野史,有轶闻,有秘事,有小说,有纪实,有严肃的,有通俗的,有乌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总之,只要与皇帝挂上钩的书,不愁卖不出去;其三是服务娱乐业姓“皇”称“帝”者猛增。在一些通都大邑,“皇都大酒家”、“帝王美食城”、“皇上皇大旅馆”、“皇冠歌舞厅”等金字招牌随处可见,总之,招牌上一标有“皇”、“帝”字样,就不愁那些位尊而多金者不来勇猛吃一顿,潇洒走一回;其四是服装日用饮食业纷纷打出皇家旗号。大者有宫廷服饰,有宫廷用品,有宫廷御菜,有宫廷点心……小者有太子衫,有太子裤,有太子糕,有太子粥……太子者,皇帝的儿子与法定接班人也,待皇帝一旦翘辫子之后,那舒服无比的宝座便是太子的,因此“太子”牌的吃穿用品与“天子”牌的一样好销。一言以蔽之,在五花八门的行业中,只要能与皇帝沾上边的,无不在宣传上大作文章,在各种广告形式中,“帝王气派”、“王者风范”、“宫廷风味”等词猛写猛喊,便是明证。
自拍卖皇帝之风兴起以来,“自从出了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凤阳歌》歌词)的家乡自然也不甘落后,被骂了几十年的朱元璋重新走红。数年前,一些饭店、旅馆、商店以及种种商品,就纷纷标以“洪武”(明太祖朱元璋年号)字样。近年又于距城数里之外竖起“朱元璋故里”的标志牌。更有甚者,一位史学专家竟云:“你们凤阳什么最值钱?朱元璋最值钱!”研究朱元璋不从政治、经济、历史等方面着眼,竟将这位皇帝先生当作商品而以钱来标明他的价值,未免显得有欠庄重。
窃以为,拍卖皇帝之风之所以愈刮愈烈,是由于有其广阔的市场。而这种市场反映了一种思潮,一种价值观念。究其根源,乃是由于一些人封建意识深入骨髓,由于一些人权力至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深入骨髓。这种崇拜皇帝的陈腐思潮与历史潮流相逆反,而这种权力至上、金钱至上的价值观念也与时代精神相违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