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阅读
  • 0回复

中国民众抗战的真实画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8
第6版(文艺评论)
专栏:新作短评

  中国民众抗战的真实画卷
朱静仪
李定芳的《烟笼鄱湖》是第一部反映江西抗战风云的长篇纪实文学作品。
具有中国最大淡水湖泊之称的鄱阳湖历来为兵家争夺的要地,从三国时魏吴大战到朱元璋大战陈友谅奠定霸业,上演了一幕幕蔚为壮观的战争活剧。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抗战爆发,又充满刀光剑影。《烟笼鄱湖》一书就是描写在这一背景下,日军为配合其打开南方战线这一战略部署而从鄱阳湖水道上开辟新的航运通衢的故事情节,细述了敌人沿途烧杀掠抢的种种暴行,刻画了敌伪相互勾结,相互利用,贪婪狡诈的丑恶嘴脸。
作品最成功也最可贵之处就在于描绘了一批聪明机智、奋勇杀敌的抗日者的感人形象,叙述了他们与穷凶极恶的敌人斗勇斗智巧于周旋的经历。战争锻炼人,也造就了一个个高大的民族英雄。彭家村老表面对敌人奸淫妇女时从慌乱中归于镇定,同敌人展开肉搏战,打死6名敌人;楼下村村民男扮女装,利用手中的锄头、鱼叉全歼9个鬼子;而青年程保兴胆大艺高只身深入敌穴毙敌两人。家仇国恨使他们忘记了害怕与胆怯,抛却了牺牲与退缩,他们涌动着坚定的信念是只有勇敢的斗争才能把鬼子驱赶出自己的国土和家园。书中这方面鲜活而典型的事例俯拾即是。当然,作品也不乏国民党地方势力的达官显贵的暗淡而愚蠢的形象。一面是高大威武雄壮,一面是渺小卑微。两者相比,反差鲜明。作品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唯有人民参与的战争才能使敌人胆寒惊魂,草木皆兵,陷入四面楚歌的凄惨境地,才能取得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大江东去,浪淘尽。唯有鄱阳湖的芦苇,鄱阳湖的波光还在依旧深情地叙说着这一个个激动人心的昨天的故事,还在如泣如诉讴歌着那一个个灵魂不灭的高尚的中国民众人格的精神魅力。在纪念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的时刻,出版和阅读这部颂扬民族精神,反映民众抗日的纪实文学作品,对于牢记历史,开启心智,振奋民族精神,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教育意义。这样,烟云笼罩下的鄱阳湖才会驱散尽那团战争的阴霾,蔚蓝碧净的天空永远倒映在人们的心海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