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阅读
  • 0回复

模糊的协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10
第7版(国际)
专栏:经济札记

  模糊的协议
于青
日内瓦三重奏
6月22日在日内瓦重新开始的美日汽车贸易谈判,分3个“摊位”同时开场:其一是副部长级会谈,讨论美日汽车贸易谈判的难点;其二在世界贸易组织总部进行,两国代表讨论美国宣布单方面制裁是否违反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其三是专家会谈,讨论副部长级会谈未涉及的问题。上述谈判人称“日内瓦三重奏”。
美日汽车贸易谈判的难点也逢“三”:一是日本增购美制汽车零部件问题;二是增加外国汽车在日销售网点问题;三是日本放宽汽车零部件进口限制问题。
原定两天的副部长级会谈结束后,24日双方宣布:26日会谈升格为正部级。这是一个接近达成协议的迹象,尽管当时双方都说会谈没有取得进展。其实,副部长级会谈已讨论了妥协方案:日本五大汽车厂家以美方取消制裁、放弃“数字指标”为条件,提出一个扩大在美汽车生产规模和增购外国汽车零部件的“自主计划”。
    数论与双方获胜
尽管6月26日开始的美日正部级会谈之前双方已有妥协方案,美国贸易代表坎特和日本通产大臣桥本龙太郎的日内瓦会谈,还是进行到美国即将实施对日制裁的最后关头。双方仍是在“数字指标”上讨价还价。这是导致去年克林顿与细川护熙会谈和今年5月美日加拿大会谈破裂的“老大难”问题。
美国希望在最后协议中写进一些数字指标,并要求日本政府“担保”这些数字指标实现。日本吸取以往美日半导体谈判的“教训”,坚持认为数字指标不属于政府的权限,将会导致“管理贸易”,拒绝让步。日方私下议论:美日汽车谈判不同于美苏核武器谈判,政府可以对核弹头数量作出承诺,汽车则是另一回事。
6月28日夜晚,美日谈判代表煞费苦心终于达成协议。协议文本中的确写进了美方希望的一些数字指标,同时也写明:日本政府与此(数字指标)无关。由此看来,美日达成的协议是一份写进双方不同主张的妥协文件。这就是后来克林顿总统赞扬的“双方获胜”。
    从担保到无关
从坚持要求日本政府“担保”数字指标,到同意在协议中写进“日本政府与此无关”,是美方作出的重要让步。迫使美方作出让步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国际因素。美国单方面实施制裁,是明显的“犯规动作”。美国欲对日本豪华汽车征收高额进口关税,则违反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国不得单方面提高关税”的基本规定。美国此举尽管在国内的支持率超过70%,但在国际上则四面楚歌。到世界贸易组织打官司,参照过去案例,美国毫无胜诉的自信。若待最终判决“制裁违反规定”,则有损“超级301条款”这口“传家宝刀”的威力。
二是经济因素。美国选择以制裁要挟,既有“国内经济优先”的经济背景,又有以汽车赌选票的政治动机。眼下美国经济景况不好,再打贸易战无异雪上加霜。左右权衡,还是“国内经济优先”,况且经济因素对选票的影响力也是不言而喻的。
    明确与模糊
对于美日汽车谈判达成协议的评价,调门各不相同。美方是高音部,喜形于色;日方是中音部,不冷不热;欧盟方面是低音部,担心协议只对特定国家提供优惠。因此说,只有对协议细节进行研究之后,才能对其真正影响作出判断。
协议中的有些内容和作用都是明确的。例如,协议中写明:“美国取消根据国内贸易法超级301条款对日本的制裁”。这无疑避免了两个经济大国的一场贸易战;使世界贸易组织少了一桩棘手的官司,使世界经济多了几分安稳。
协议中的有些内容是明确的,但作用是不确定的。例如,日本五大汽车厂家在“自主计划”中表示要扩大在美汽车生产规模。如果实现,将给美国带来更多的税收和就业机会。然而日本汽车厂家说,这个“自主计划”是企业方针,可以根据形势变化。
协议中的有些内容和作用也是不确定的。例如,美方公布的协议中提到:日本汽车厂家3年内增购美制汽车零部件60多亿美元(克林顿说是90亿美元)。日方公布的协议没有这段,并说这是美方根据“自主计划”估算的。就算有这回事,“3年60多亿美元”同每年400多亿元的美日汽车贸易逆差,实在无法相比。至于协议中有关“外国汽车在日销售网点到2000年增至1000家”的内容,则没有估算的根据,美方也承认只是“希望”和“意向”。至于协议中的数字指标有无约束力,若不兑现美国政府找谁“算帐”,亦属模糊不清。
或许,正是因为协议内容的不确定,美日才达成一纸协议,才使双方都在欢呼声中体面地“鸣金收兵”。但是,这种不确定却为旧病复发留下了隐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