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救救洞庭湖水产资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10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呼吁

  救救洞庭湖水产资源
洞庭湖面积2820平方公里,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原来水产资源相当丰富,6万多渔民以湖为生。然而,近20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洞庭湖生态环境日趋恶化,水产资源日趋衰竭。前不久,我们经过了一个多月的实地调查,发现洞庭湖原有的114种鱼类,已经灭绝8种,还有15种也已很少见。
青、草、鲢、鳙四大家鱼单尾重量已越来越小。甲鱼、乌龟、才鱼、黄鳝、洞庭花鳅等特种水产,过去每年的产量可达5000吨,现在每年的产量已不足1000吨。
由于水产资源衰竭,渔民的收入不断减少。每船年产量由过去的60担下降到20担左右。大多数渔民近年已难得温饱。
据调查,洞庭湖水产资源日趋衰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管理体制不顺。滨湖县(市)虽然都成立了渔政机构,可互不隶属,无法发挥整体管理功能。
生态环境恶化。由于长江及湖南四水流域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大量泥沙注入洞庭湖,致使湖床淤积,湖面逐渐缩小。沅江万子湖是南洞庭湖最大的渔场,20年前,水面面积19.8万亩,现在只有6.5万亩。盲目围垦,破坏了鱼类的生长条件。建国以来,在进入洞庭湖的河道上共修筑了260多座水坝,致使四大家鱼失去了天然产卵繁殖场所。洞庭湖区现有工业污染源2007个,严重的有141个。每年工业废水入湖量达4.27亿吨,致使湖水质量恶化,部分鱼类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乱捕滥杀。目前,在洞庭湖从事渔业生产的渔船有1万多艘,拦江网、布围子、麻布网、二密网、麻毫、电鱼和鹭鸟捕鱼等,给鱼类布下了天罗地网,大鱼小鱼均难逃生。据沅江市渔政站统计,每年5至8月,平均每天被残杀的幼鱼达800万尾之多。
为了有效地保护、开发和合理利用洞庭湖水产资源,我们认为,必须采取以下措施:
健全和强化管理机制。组建洞庭湖渔业生产管理委员会,负责洞庭湖区渔业生产及环境、水产资源管理保护工作。
改善湖区生态环境。对沿湖、沿河的工业“三废”进行综合治理,认真执行《渔业水质标准》,搞好生态环境的恢复工作,疏通鱼类通道,以利四大家鱼洄游入湖。
搞好鱼类增殖工作。认真规划,统一安排鱼类产卵场、索饵场和越冬场,投放鱼苗,实行人工增殖。
依法治渔。取缔有害渔具,严格控制网目尺寸和其他渔具的规格。
湖南省人大代表、沅江市加禾村肖太山
湖南省沅江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刘名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