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阅读
  • 0回复

舅甥楷模 一代英烈——电视连续剧《黄齐生与王若飞》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27
第10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舅甥楷模 一代英烈
——电视连续剧《黄齐生与王若飞》观后
钟艺兵
今年是“重庆谈判”50周年。作为中国共产党参加重庆谈判的代表之一王若飞同志,和他的舅舅、著名教育家黄齐生先生,于1946年4月8日由重庆返回延安途中,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同机遇难的还有叶挺夫妇、秦邦宪、邓发和黄齐生的侄孙黄晓庄等同志。他们的牺牲距今也近半个世纪了。如今,在黄老与若飞同志的故乡贵州,由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贵州电视台等11个单位,联合摄制了14集电视连续剧《黄齐生与王若飞》(编剧王蔚然,总导演赵焕章,导演赵谦、贾盛云,摄像单联国、陆海凌),并由中央电视台向全国播出。这对于缅怀先烈、启迪后人都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
《黄齐生与王若飞》融进了大量珍贵的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以朴实无华的纪实风格和现实主义手法,将1905年至1946年这一时间跨度长达41年之中黄齐生与王若飞舅甥相依为命、同甘共苦、追求真理、舍身取义的光辉历程,动人地再现于屏幕之上。
黄齐生与王若飞,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亲属关系。黄齐生出身寒微,但他勤于读书,与蔡恒武等人创办贵阳“达德学堂”,并组织青年与民众积极参加推翻清政府封建统治的斗争。王若飞是黄齐生胞姐黄固贞之子,幼年丧父,在黄的关怀教育下,王逐渐长成品学兼优的青年才子。辛亥革命后,黄带领王若飞等一批贵州青年到日本、法国留学,寻求富民强国之路。王若飞在法国结识了周恩来、邓小平、赵世炎等,并在阮爱国(胡志明)介绍下于1922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从此,王若飞又以共产主义思想影响舅舅,使黄齐生成为中国革命史上最早的、为数不多的无党无派的共产主义者。1923年王若飞被派往苏联学习,1925年回国后曾任中共豫陕区党委书记、中共中央秘书长、中共江苏省委常委,1928年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日本侵入中国后,王若飞于1931年回国在内蒙做地下工作,不幸被捕,在狱中坚持革命斗争。在他服刑期间,黄老三次前往绥远监狱探视,并设法营救。国民党政府为抗日形势所迫,1937年夏不得不释放王若飞。王回到延安,如鱼得水,发表了大量抗日救国的文章,被任命为八路军副总参谋长,亲临前线指挥军队浴血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他在重庆谈判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成为毛主席、周恩来的得力助手。重庆“较场口事件”爆发后,黄齐生受毛主席和延安人民的委托,作为德高望重的爱国老人,到重庆慰问受伤的郭沫若、沈钧儒等著名民主人士。不料归途一家三代人同时遇难,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大憾事!
黄齐生与王若飞相差17岁,他们既是舅甥,更是师生和同志。黄、王40年的交往,使我们进一步看到了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民主人士亲密无间、患难与共、携手奋斗的历史,从而使我们今天更加珍惜和爱护几十年形成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同时也使我们感悟到:从爱国主义到共产主义,这中间没有鸿沟,它们是相通的。没有黄齐生的早期扶持、诱导,便没有后来的王若飞。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哺育,始终是共产主义战士前进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营养和力量。
贵州在经济实力薄弱的境况下,埋头苦干,不事张扬,拍出了如此史实翔实、内容丰厚的长篇连续剧,实在可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