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惠风和阳——惠阳走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29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惠风和阳
——惠阳走笔
王必胜
从广州到惠阳是夜半时分,汽车在平直的广汕高等级公路上飞驶,沿途目不暇接的灯火闪烁着,同车的人中有第一次到这块南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的,于是,兴奋、憧憬又带着些许新奇,驱散了跋涉的疲劳和深夜的静寂。满车的人几乎是说着相同的话题:关于珠江三角洲、关于大亚湾、关于此行的目的地惠阳这片热土的建设和发展。
凌晨三时许,车子到达惠阳市府所在地淡水镇。两年前,一篇报告文学《大亚湾的诱惑》,把许多人吸引到惠阳,我也曾同一位作家来过这里。那时候,惠阳县(惠阳于去年5月撤县改市)还出了个公安战线全国一级英模彭宝林。他在一次搜捕从香港逃窜来的黑社会头目的战斗中英勇牺牲,被公安部追认为烈士。去年,以彭宝林事迹作素材制作的电影《警魂》在全国放映。我们曾去烈士生前所在的淡水镇派出所采访过。如今,两年过去了,英雄的事迹在惠阳和淡水家喻户晓。这个派出所多次被授予先进集体的称号。在一个经济发达的地区出现这样的事件更增添了这座城市的几分神奇。
同行的一位潘君,许是记者的职业习惯使然,睡了不到三小时就起床上街采风。盛夏的淡水镇,沉浸在宁静和安适之中,刚刚下过的一场夜雨,把街头流光溢彩的霓虹灯洗得更亮丽。一幢幢新建的楼房,一条条宽敞整洁的街道,那些颇具现代意味的装潢,那些脚手架还未完全撤出的建筑群高耸云天,令我们感受到这不是一个县级的城市,而是一个颇具规模的繁华的大都市。时值瓜果飘香的季节,街头鲜亮的岭南佳果,发出诱人的清香。我们穿行在高楼大厦中,在一排排高挂着企业铭牌和厂标的楼群中,寻找着这个生长着活力和希望的现代化城市之魂。
惠阳——淡水,被人们认为是从田野上生长出的城市。过去这里是以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全县的工业仅有一个小糖厂,财政收入靠补贴。改革开放后,特别是在这几年的商品经济发展下,她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迅速崛起,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在全省排名第8位,成为珠江三角洲的卫星城镇。1994年5月建市以来,惠阳的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她利用毗邻香港、与深圳接壤、地处大亚湾开发区和未来的环太平洋经济圈黄金海岸的优势,正在做着一篇篇大文章。
同一些城市发展所经历过的一样,惠阳的发展,淡水的兴起,先是依靠中小型企业乡镇企业的发展,由此带动了她的启动,然后又大量发展外向型经济,利用侨资、台资,向中型工业规模集团方向发展,到90年代又迈出更大的步伐,瞄准高科技技术密集性的企业。如今,大亚湾开发区的深水良港、熊猫汽车城、壳牌南海石油公司、联想集团大亚湾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惠州基地、高科技园等,陆续在这里建成,引起了国内外投资者们的注意。而淡水镇将依托大亚湾和深圳的近邻优势,逐步建成一个“万商云集之城”。
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是决策者们的大手笔。在这南海之滨,有一片宁静怡人的海湾静静地躺着,经受着自然潮汐的冲刷和时间洗磨。公元1988年的一天,它在世界注视中国的目光中崛起,一声声开山填海的炮响,揭开了大亚湾开发的序幕。90年代,随着邓小平视察南方,再一次使南粤大地改革洪波涌起,大亚湾开发区的正式确立,惠州港的修建,使这里的改革迈上了新的台阶。这个开发区各个项目完成之后,将成为广东省大型石油化工、钢铁和汽车制造工业的重要基地。
一位诗人说过,这里每一块土地都生长着希望,每一平方都有着智慧和能力的较量,每一项业绩都包孕着一个动人的故事。用一句通行的话来说,这里是一片热土,昭示着南中国经济改革走向纵深发展的希望。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惠阳的人民创造了足可令人欣慰的事业,中央主要领导多次亲临到这里视察指导工作,大亚湾的发展、淡水镇的变化,无不得益于改革开放的政策。大亚湾管委会副书记黄光是一位老惠州。他用诗一样的语言说,我们的脚下是一块黄土,我们的前面是一片大海;大亚湾要做着“大文章”——办大工业、修大港口、上大项目、建大城市。他们也不讳言困难,特别是从传统的农业型向大工业转变,有如马克思所说的生产关系发生变革之后的“阵痛”。领导者们和决策部门,用新的思路和观念的变化,迎接这个新型的转变,用一种超前的眼光、一种全局观念,建设现代化的新惠阳。
城市是一部打开的大书,城市的容貌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淡水镇的规划,从总体设计上体现出现代新型的城市的风格。路是城市流动的血脉,宽敞的大路与周围的深圳、惠州、梅州等地通达,正在修建的铁路同未来的京九线相接;高大的建筑物集中形成相当规模的建筑群落,成为新生城市的重要门脸;那花园似的绿化带围绕着新建的建筑,显示着设计者们的匠心。还有那众多的文化设施,更体现了建设者们的不俗眼光。
现代化新兴的城市需要一批年轻有朝气的领导干部和管理人才。这不仅在于他们的年龄,作为一代跨世纪的干部,他们的思维观念、知识结构和文化素质是最主要的。中共惠阳市委常委、淡水镇党委书记张添才,年仅30出头。他是土生土长,放过牛,打过工,仅读过中专,从基层一步一个台阶奋斗出来的年青干部。掌管20多万人口,面对毗邻地区的比学赶超,他焦虑与坦然,自审与自信同在。他善于把握大局,抓住机遇,而又脚踏实地稳步前行。谈起淡水的发展,他的眼光掠过眼前的成绩,避开昔日的辉煌,思考着如何进一步引进智力、技术,如何发展具有世纪特色和生命力的项目。他爱从国内和世界的经济格局中,引申出对淡水和惠阳的建设有借鉴意义的话题。他说,正在建设的“清华科技工业园”就是利用清华大学的智力优势,同他们签约,让90年代的高科技项目在这里落户。跨世纪的干部需要跨世纪的知识结构,为了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张添才正在读清华大学特区经济文化的研究生函授班。一位作家饶有兴味地说,这里的干部年轻化程度很高,听他们谈话,言简意赅,思维敏捷,不是倾诉他们的业绩,而是同听者在进行交流,在利用机会做工作上的探讨。
惠阳的发展和后劲取决于文化的力量,张添才意味深长地说,所以这几年惠阳特别注重文化的投入,抓基础教育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设立了教育基金会。文化场所的修建,也逐步形成规模。一本《淡水教育剪影》的材料,使我们看到了教育在这里的地位。当镇二中的教学大楼显示出现代化气派令来访者惊叹不已的时候,没有人不相信,一个现代化城市的明天充满着希望和光明。
惠阳的几日,感受颇多。我在想,惠阳、淡水,从字面上看,这些富有诗意的名字,不知有何考究,也许当时的命名纯系偶然,可是在今天改革大潮的历史进程中,她们包容着一些深刻的哲理:沐浴着改革开放之惠风,迎着共和国前进的朝阳,这里将开辟着一个全新的天地——淡水不淡,惠风和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