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阅读
  • 0回复

报界女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29
第7版(文学作品)
专栏:

  报界女杰
李东光魏淑琴
盛夏的太行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值此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前夕,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专赴山西省左权县麻田镇,拜谒了耸立在清漳河畔的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碑上镌刻着的以何云社长为首的50位烈士中,有一位在1942年5月反“扫荡”中与敌枪战后跳崖殉国的女战士,她就是华北《新华日报》经理部秘书主任黄君珏同志。
黄君珏原名黄维佑,1912年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旧官僚家庭。年仅15岁便冲破封建牢笼,投身于长沙以进步学生为先锋的妇女革命运动。之后考入复旦大学经济系就读,1930年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后积极参与抗日救亡活动。抗日战争爆发后的1939年,遵照党组织的安排,她偕同爱人王默磬来到华北太行山根据地,参加战地新闻工作。由于她知识渊博,精通业务,处事明达,待人诚挚,深得党组织和同伴们的信赖。
1942年5月,侵华日军对八路军首脑机关所在地进行“铁壁合围”。5月24日拂晓形势转危,从武乡方向扑来的一支3万余人的日伪军,以一昼夜75公里的强行军速度,直逼麻田、偏城、黄泽关一带,形成了直径为25里的包围圈,并配合飞机轰炸,企图一举吃掉总部首脑机关,摧毁华北《新华日报》社等我党新闻机构。这天清晨,奉何云社长之命,报社各部门化整为零,实行分散突围。黄君珏将年仅2岁的儿子托付给附近村庄的一位老乡喂养,亲自带领译电员王健、医生韩岩等几个报社女同志,往复穿插于敌人的缝隙间昼夜转战,誓死突出重围,隐藏在附近山洞里。
几天过去了,突然传来噩耗,何云社长与150余名日军遭遇,在突围中壮烈牺牲,王默磬也身负重伤,幸而被报社同志们及时发现,才连夜抬到一山洞中藏身养伤。
6月2日,天刚蒙蒙亮,黄君珏忍着悲痛,率领10余名同志,攀援登上了一座高耸入云的道士帽峰顶,隐蔽在山巅的一个石洞中。当她们在洞中正商讨如何脱险时,100余名日伪军突然包围了这座高山。黄君珏当即下令分散应战。她巧妙地指挥小王、小韩等同敌人整整周旋了一天,支持到下午6点钟时,疯狂的日军集中火力从四面包围上来。眼看10余名敌人就要逼近山顶洞口,雄姿英发、身强力壮的黄君珏突然一跃而出,紧握手枪,瞄准敌人“乒乒乓乓”连续射击。几个鬼子兵应声倒下,其余的敌人都纷纷卧倒,不敢轻举妄动。7时整,激怒了的日军气急败坏,再次从后山爬上山顶,用绳子将柴禾吊下来,点火焚烧洞口,妄图熏死藏在洞内的女八路们。黄君珏见此危局,飞步出洞,躲在一块巨石后面,连续向洞顶射击,尽量把敌人的火力引向自己身边,以掩护洞内的小王、小韩等女战士。
天渐渐地黑了下来,同志们的子弹已全部打光。这时,身中数弹的黄君珏借着一点火光,看了看洞内一张张熟悉的面孔,沉着地高声喊道:“同志们!我们现在虽然已弹尽援绝,但我们是有血性的中华儿女,宁死也绝不能当俘虏!现在唯一的出路就是冲出火洞,跳下山崖,以身殉国!同志们,跟我来吧!”说完,她理了理齐耳的短发,整了整灰色的军装,把身带的手枪砸断扔掉,趁敌人不备,纵身跳下悬崖,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她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太行含悲悼女杰,漳河呜咽祭忠魂。1942年“九一八”纪念日,八路军总部与边区政府赶筑陵墓和纪念塔,将黄君珏同志的遗体入棺装殓,与同期殉难的《新华日报》社社长何云、国际版编辑缪乙平、黄中坚、国际新闻社记者高咏和青年作家、文艺版主编蒋弼等50余名新闻烈士,举行了庄严而隆重的公葬。当时大后方各类报纸纷纷刊登消息,发表诗文,以志悼念。重庆《新华日报》发表了《新中国的女性黄君珏喋血太行》等数篇回忆纪念黄君珏烈士的诗文。黄君珏牺牲时,遗子尚在襁褓中,寄养在老乡家。为竟君珏之志,王默磬特地将儿子的名字王子倖,改名为黄继佑,期盼儿子长大后,继母亲维佑之志,为母亲报仇,为民族争光,以告慰黄君珏女士的英灵。
她献出年轻的生命,为民族燃起熊熊的复仇烈焰;她甘洒鲜红的热血,为太行铸就辉煌的壮丽诗篇。黄君珏,不愧为太行山不朽的女儿!
(作者单位:山西省武乡县党史研究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