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历史的耻辱柱——靖国神社断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30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历史的耻辱柱
——靖国神社断想
齐鲁
东京有神社称“靖国神社”,因其在日本社会中地位怪异,又因供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的牌位,常有政要参拜,伤亚洲人民感情,闹得沸沸扬扬,以至亚洲各国都知道日本有个祭祀战犯的神社。
靖国神社建在东京的九段,占地近10万平方米。这个神社有围墙与外界相隔,中间被小路拦腰阻断为二。前院多植树木,后院是拜殿等主建筑。院内有个“宝物馆”,陈列着昔日的枪炮、战车等杀人武器,让参拜者“爱抚”遗物,求“净化感应”;院内还有一对30年代建的展示帝国军人“武功伟业”的石塔,刻着表现“皇运进展”的“鏖战奋进图”,16面浮雕中10面与侵华战争有关,诸如“徐州作战”、“奉天入城”、“吴淞鏖战”、“占领南京”,不堪入目。透过日式牌坊,见拜殿前饰有皇室菊花徽记的白幔低垂,阴森中透出一股杀气(见下图,张国成摄)。
靖国神社原称“东京招魂社”,建于1869年6月。据称起初是“奉明治天皇旨意”,为明治维新时期内战中死去的数千官兵“招魂”而建,1879年改称现名。神社是神道祭祀神灵的所在,神道认为“山川草木皆为神”,神道无经典,善变幻,历史上常借取佛教、道教等外衣,取有形自存于无形。靖国神社与一般神社不同,它的祭神既不是来自神话,亦非传说人物,而是死在战场上的军人。靖国的“靖”,在日语中同“安”,靖国意味着安国。在近代历史上,靖国神社的名字是与战刀和征伐相连,折射着日本从封建武士社会向封建军事帝国主义发展,最后走向破灭的轨迹。
自12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日本由以“大将军”为顶端的封建军事幕府统治。明治维新初期,部分下级武士打出了“尊王(皇)攘夷”的旗号,抬出了长期被冷落的天皇,利用神道,实行神权天皇制。明治维新后,天皇崇拜与神社信仰一体化,神道变为“国家神道”。靖国神社取得了特殊地位,“靖国之樱陨落”,即日本学者所说的“靖国思想”就产生于此。
明治维新本是一场变法自强、摆脱西方列强殖民威胁的革命,但极端自私狭隘的统治集团一开始就把奴役亚洲各国作为既定目标。“脱亚入欧”是通过模仿西方富国强兵,日本却在追赶列强中学会了如何欺压亚洲的弱小民族。军国主义者们编造出种种谎言和神话,用“靖国思想”唤起士兵在战场上的武勇。它要兵士们相信,效命沙场如樱花飘落,可“魂归靖国”,作“靖国祭神”,万世不灭,受人景仰。可悲的是,无数上当受骗的士兵,正是在谎言和神话煽动下被驱赶到战场,向亚洲人民挥舞屠刀,又在“重逢靖国”的口号下暴尸于异国荒野,变为万世挨骂的冤鬼。供在靖国神社里的246万多亡灵,其中有210万死于二战。应该说,这些当年被赶上战场的普通士兵首先是加害者,其次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一些人把死者捧为“英灵”,实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如今,许多人已经看穿了他们的把戏,即使在死者的遗属中,反对把死者作为“靖国祭神”的也大有人在。
日本战败投降后,靖国神社失去昔日的显赫。战后,国家神道被禁止,君权神授天皇制被否定,靖国神社失去国家护持,降为一般的宗教团体。但是,遗老遗少们一直日思夜想,寻找时机把甲级战犯的亡灵“魂归靖国”。1978年,靖国神社利用举行秋祭的机会,终于把东条英机、板垣征四郎等14名甲级战犯和千余名B、C级战犯的亡灵,以“昭和殉难者”的名义偷偷弄进靖国神社。接下来是企图恢复国家对靖国神社的护持,实现首相的正式参拜。日本宪法是政府要人正式参拜的障碍,新宪法规定任何宗教团体都无权接受国家特权,国家及其机关不得参与宗教活动。为了搬掉宪法的障碍,日本遗族会、军恩联盟、自民党报答英灵议员协议会等团体打出了“非宗教论”,说靖国神社只是形式上的宗教法人,实际上不是宗教,首相参拜为国战死的军人不算宗教活动,不违宪法。以自民党为中心,迄今曾先后5次向国会提交由国家护持的法案,每一次都遭到在野党和广大国民的坚决反对而成废案。
其实,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早在战后不久就已开始,只不过没有明确是公是私。到了1983年8月,第一次以总理大臣的名义进行了参拜;1985年的“8·15”又一次以总理大臣的名义进行了“正式参拜”,这种向被侵略的国家和人民示威的行为,极大地刺伤了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感情,理所当然地遭到国内外的强烈抨击。慑于国内外的压力,近几年日本首相中止了参拜,而大臣们的参拜却未见收敛。人们看到,尽管二战过去了50年,日本有些人至今还在美化侵略而不受惩治。这也与当年美国的对日占领政策有关。在对日占领初期,美国虽然也采取过民主化措施,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受到打击,一些为祸亚洲、恶贯满盈的甲级战犯被远东军事法庭处以极刑,但清理得极不彻底。在美国把日本经营成反共“防波堤”和桥头堡的政策下,没有能对军国主义认真清算,不少战犯逍遥法外,有的甚至重返政坛,执掌权力。
靖国神社平日里冷清清,除了几个“报答英灵之会”之类的成员在那里发发传单,宣讲“解放亚洲”,要人们报答“英灵”等陈词滥调外,普通市民一向敬而远之。但每到春秋大祭、“8·15终战日”,都少不了遗老遗少们的表演。这里聚集着的是着制服、跨战刀的“皇军”,打的是书有“北支派遣军步兵第××连队”之类的战旗,有高喊“大东亚圣战”的旧军人团体,有列队向“英灵”敬大礼的新生少壮,当然还有拉选票的政客等“精神遗族”。在这里,时光如同又回到了战前,足令不知侵略为何物的战后一代眼界大开。这哪里是在搞宗教活动,分明散发着军国主义的刺鼻霉味,是明明白白的政治,分明是在为侵略翻案,是向亚洲人民示威。由此不禁令人感慨,日本真正做到彻底清算过去,反省侵略成为全政界的共识,清除令日本民族羞愧难当的垃圾,也许还要等到下个世纪。
日本很现代又很传统,日本很开放又很保守,日本很友善又很冷淡。观察日本宜用复眼,看到两面,分辨主次,否则极易陷入误区。作为战后为日本军国主义亡灵呼风唤雨的象征地,靖国神社反映了当代日本的另一面。
(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