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雪山红旗永放光彩——“高原红色边防队”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26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雪山红旗永放光彩
——“高原红色边防队”记事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万元新华社记者刘永华谭道博
喜马拉雅山披雪戴冰横空出世,在主脉的岗巴一带留下大片海拔五六千米的峰峦。
1962年,西藏军区某部边防一连奉命进驻这里的查果拉山峰。30年间,官兵们发扬艰苦奋斗精神,为保卫祖国屡建新功,28次被评为先进集体,11次集体立功,700多名干部战士立功受奖。
1990年7月,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在日喀则会见了查果拉的26名官兵代表,并为查果拉边防队题词:“雪山红旗永放光彩”。
初冬时节,记者踏上冰雪皑皑的喜马拉雅山麓西行,再次来到英雄的查果拉。
  冷的边关热的血
查果拉没有水源。官兵们用一滴水也要到6公里远的山下小河沟去背。夏天背水,冬天背冰。许多官兵冻坏手脚,患了风湿性关节炎。
最令人畏惧的,还是查果拉的空气稀薄。专家们说,这里的空气含氧量仅有内地的47%。官兵们说,当初他们也曾用藏驴代驮给养。直到一些健壮的毛驴不明不白地倒在路上,大家才猛然醒悟:原来高原动物抗缺氧能力也是有限的。
头痛,胸闷,吃不下饭,想呕吐,甚至睡不着觉……严重的高山反应摧残着查果拉的官兵。
边防营长指着查果拉戍守日志上记载的28位年轻的逝者名字告诉记者:查果拉是共和国军人在和平戍守中牺牲最多的地方。
而据另一项统计,30年间戍守查果拉的官兵,大都不同程度被冻伤和患高山疾病。
查果拉官兵最令人敬佩的,就是明知上山就会有牺牲,一茬茬一批批的热血男儿依然争着上山,争着到最前哨去奉献。而且30年热血不冷。今年春节刚过,全连官兵就踊跃报名上查果拉。
  奋斗精神代代相传
站在60年代查果拉官兵居住的“地洞”前,记者实在难以想象,当年官兵们怎能在如此艰苦的地方一住几年。
哨长赵志洪介绍说,包括他在内的一茬茬查果拉人,来到这里站一站,想一想,许多在别的地方想不通的道理,都能够找到答案。
从江苏无锡入伍的战士陆寒东,家庭富裕,父母疼爱他这个独苗苗。生活优裕得乏味的时候,他报名参军来到西藏。连续十几天的飞机、汽车一下子把他甩进大山深处的连队营地,虽然海拔才4000米,他就已经觉得难以忍受。接着一场大雪连下许多天,小陆和几个同乡也私下里哭了许多回:“这3年的苦日子可怎么过呀!”
查果拉艰苦奋斗的“教科书”,就在这时展现出动人的时代风采。看到前辈戍边人住的“地洞”和他们立下的豪言壮语,新一代被深深感动了。“那时候我们都流出了愧疚的泪。”小陆说:“都是一样穿军装的战士,一样属于共和国的青年,我们怎么会对昨天这样健忘?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能在我们手里失传。”他和3位同乡首先把入伍时带来的1.2万元钱寄回家,然后递上共同的申请书,坚决要求上查果拉磨练自己!
踏上查果拉哨所,人们远远就能看见由草根镶出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八个大字。官兵们说,我们就是要在严酷的自然环境面前证明:除严重缺氧这一条无法改变外,其它任何困难都能被查果拉军人所征服!
    放眼天下守河山
从进驻那天到现在,查果拉官兵就一直以“世界上站得最高的军人”为自豪。
站得高就要挑重担。查果拉边防队戍守的五大山口,海拔最低的也在5500米以上,冰峰林立,有的终年积雪,没有通行道路。而且最近的距离哨所也有50公里,远的甚至有100公里。1994年一次巡逻中,官兵们在冰天雪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7个小时,先后有6名官兵被摔伤。走得精疲力尽时,一条20多米宽的冰河又挡住去路。望着冰河对面银光闪烁的冰峰,哨长赵志洪让大家把背包带连在一起,一头拴在自己身上,一头由战士们在岸上拉着,自己首先带头前去探路过冰河。突然“咔嚓”一声响,冰面断裂,赵志洪被卡进冰缝中。大家急忙把哨长拉上岸。此时赵志洪已经被冰凌割破手脸,双脚冻得不能动弹。他让大家帮他活动一下筋骨,又继续朝对岸爬去。山峰表面结了一层冰凌,在向界碑靠近时,班长郑先念一脚踩滑,又滚下山坡被卡在石缝里。战友们把他救起,他满身鲜血,仍然执意要爬上山顶。由于积雪太厚,山顶的界碑已被大雪埋住,大家用手扒、用脚蹬,在6000多米高的山顶上整整找了4个小时。等到把代表祖国尊严的界碑一一擦洗干净,官兵们也一个个累得瘫倒在地。
站得高更要望得远。进入80年代,查果拉边防军人追赶祖国前进的脚步,在山上办起全军第一所“雪山文化学校”。从那时到现在,查果拉的“雪山文化学校”一直坚持常年开课。进入90年代,在上级机关支持下,查果拉的“雪山文化学校”拓宽办学渠道,先后与全国24所军地院校沟通联系,已举办了29期56个专业的刊授、函授培训班。“雪山文化学校”还被作为典型在全军介绍经验。
“风雪炼得精英在,热血青春铸边关。”置身查果拉山顶那记载着一代代官兵功绩和光荣的碑刻前,我们为他们感到骄傲和自豪。这面永不褪色的“雪山红旗”,必将永放光彩!
(新华社拉萨12月24日电本报有删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