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3阅读
  • 0回复

勤奋育种结硕果——记贵州农学院教授张庆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4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界人物

  勤奋育种结硕果
——记贵州农学院教授张庆勤
胡跃平孙海涛
八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贵州农学院教授张庆勤,长期从事小麦育种工作,经过35年的勤奋耕耘,先后育成抗源品种200多个,对控制我国小麦病害流行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他近年育成系列遗传稳定的高产优质多抗的小麦型品系和株系,其研究成果居国际领先水平,有关专家认为是“世界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
今年62岁的张庆勤教授是浙江金华人。1960年他从原苏联哈尔科夫农学院植保系毕业后,主动要求到艰苦的贵州工作。育种工作很艰辛,一年有半年时间奔波在田坎上、坡土里,而回报他的则是累累的科研成果。
贵州的粮食长期不能自给,其中一个原因是夏粮占粮食总产量的比重相当低,由于有“重大季轻小季”的种植习惯,80年代初小麦单产低,种植面积少。增大夏粮产量的比重是提高粮食自给能力的突破口。张庆勤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终于在1988年培育成小麦新品种“贵农10号”,这种优质高产多抗的新品种在全省推广后,大大提高了小麦的单产,平均亩产由过去的75公斤增加到325.5公斤。据统计,“贵农10号”推广面积达800万亩,成为贵州主栽小麦品种,还带动了其它杂交小麦和杂交油菜在全省大范围的推广,夏粮产量的比重由以前的9%提高到现在的27%。夏粮的增产,使每年调入贵州的粮食由80年代的15亿多公斤减少到现在的5亿多公斤。
张庆勤近几年还育成“贵农21、22号”小麦杂交新品种,其产量、品质、抗病性均达到全国最高水平,在甘肃、陕西、安徽、江苏等省进行区域试验成果十分显著。有关专家认为,“贵农21、22号”的育成将对我国小麦生产登上新台阶发挥重大作用。
80年代,张庆勤开始向小麦远缘杂交这一被视为科学禁区的新领域冲击。小麦和燕麦是属于两个族,亲缘很远,国内外专家普遍认为这两类物种不可能杂交成功。1978年,张庆勤首次用小黑麦与光稃野燕麦正反交成功,之后又经过反复试验,1986年重复杂交又获成功。1989年至1993年用节节麦、野生二粒小麦、斯卑尔脱小麦等与光稃野燕麦杂交成功。张庆勤的这项研究得到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主席和贵州省政府共130万元的资助。今年5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委员张存浩教授和生命科学部负责人赵宗良教授等专家,到贵州农学院对“光稃野燕麦与小麦近缘种属杂交研究”项目进行了考察,认为这项研究是“世界小麦育种的重大突破,在理论和应用上有重大意义”。
现在,节节麦、野生二粒小麦、斯卑尔脱小麦与光稃野燕麦的杂交后代已育成遗传性稳定的优质高产多抗的普通型小麦品系和株系200多个,这些品种已于去年在全国多点试种。据农业部谷物监测中心对样品全套烘烤品质测定表明,粗蛋白、赖氨酸、湿面筋等含量都比一般小麦高出几倍,是目前我国国内品质最好的小麦,比当今国内小麦主导品种增产1倍以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