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8阅读
  • 0回复

一支特别的乐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6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一支特别的乐队
章念生
前不久,收到一位瑞典朋友来信,信中着意提到当初我们共同为之效力的一支现名为“周日茶会”的民间乐队。今年6月中旬,瑞典国家广播二台实况转播了乐队演奏的创作曲目《城市节奏》,同期录音的CD唱片亦已出版发行。8月17日,乐队还将在瑞典国会广场为一年一度的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节演奏。
读罢来信,为乐队今天的成就欣喜之余,亦不免陷入对往事的追忆……
两年前的夏天,通过学校里的一则启事结识了美国朋友斯蒂文,当时他正招募音乐爱好者,准备演奏他写的乐曲。我曾在小时候学过几天二胡,出国学习时为排遣寂寞就带了一把。斯蒂文初见二胡这件两根弦的乐器,尤其是听了几首传统的二胡独奏曲之后,讶异之情溢于言表。几天后他来电话,说正以东方曲调为主题写一首乐曲《城市节奏》。一个多月后,他的曲谱完成,一支由来自7个不同国家的音乐爱好者组成的民间乐队也应运而生。
乐队共有15人,分别来自瑞典、美国、德国、中国、伊朗、伊拉克和智利,演奏的乐器有大提琴、小提琴、乌德(伊拉克的一种民间乐器,形似中国的琵琶)、二胡、长笛、单簧管、伊拉克手鼓等。成员中除了两位受过正规音乐训练外,都是业余爱好者,好几位甚至连五线谱都不懂。
乐队成立之后,约定每周日聚会。大家除练习演奏《城市节奏》外,还相互交流各自民间的传统乐曲,介绍各自的文化习俗。瑞典人推荐斯堪的那维亚半岛的民间乐曲;伊朗伊拉克人教我们颇具西亚特色的民间曲调,有位瑞典女士还会和着节拍跳阿拉伯舞;智利人介绍拉美风格的音乐;我则将中国民间的《四季歌》和《采茶舞曲》等根据记忆录成五线谱印发给大家。我们都将每周日的相聚看作是工作学习之后放松娱乐的好机会。
有意思的是,就像对音乐一样,大家对喝茶都有同样的爱好,对中国的茶更是赞赏不已。因而喝茶,特别是绿茶,成了我们聚会的内容之一。品茶时,大家要求放一些中国的乐曲。于是我将出国时带的所有中国民乐录音带连同绿茶一起贡献了出来。喝茶聊天,海阔天空,无所不谈。后来乐队取名为“周日茶会”,大家都觉得名字很贴切。
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杂牌军”,却又有别的乐队所无法具备的特别之处——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群体组合、不同民间乐器的组合。在长达20多分钟的《城市节奏》中,乌德和二胡分别有一段独奏,表现乐曲的主旋律。乐曲的开头和中间又穿插着几位伊拉克歌手的阿拉伯语独唱和合唱,另有一段单簧管和斯蒂文的英语独白结合的美国爵士乐。在专业音乐工作者看来近似于“胡闹”的乐曲,却似乎被接受了。1993年冬,我们为迎接圣诞节组织了一次音乐会,上百名观众看完演出后给予了热烈的掌声回报(下图为演出时情景)。一位黑人老者听完后上前与斯蒂文热烈拥抱,神情很激动。然后他又和我紧紧握手,说二胡的声音很悠扬,他从来没想到两根弦的乐器演奏的乐曲音域那么宽。后听斯蒂文说,那是他的老师,演奏爵士乐已经几十年。一位电台记者会后专门采访了斯蒂文。瑞典国家广播二台于1994年1月5日播出了采访录音,《城市节奏》中二胡的独奏被用作背景音乐。
回国后,还经常能收到几位乐友的来信,告诉我有关乐队的最新情况。去年夏天,乐队已在瑞典正式注册,并得到了一些经费资助。在哥德堡市,乐队常常应邀参加一些演出,《采茶舞曲》成了经常演奏的曲目。为斯德哥尔摩国际水节演出之后,不知乐队是否又会有新的进展?(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