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3阅读
  • 0回复

支部是杆旗——郑州市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纪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7
第1版(要闻)
专栏:

  支部是杆旗
——郑州市加强农村党支部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李杰李德民
就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建设问题,记者采访了郑州市委领导同志和农村党支部书记。他们共同的看法是:支部是杆旗。在农村,这杆旗要插正,插牢。
  农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郑州市下辖区县有2000多个村,400万农民,其中7万多名农村党员分布在2000多个党支部。郑州市委通过深入调查得出结论:凡是各项工作落后的村,往往是贫困村,是党支部处于瘫痪和半瘫痪的村。而那些党支部坚强有力的先进村,注重经济发展,具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后进村经济薄弱,向农民索取多,服务少,干群关系紧张。300多个后进村,人均年收入三五百元,村民大钱挣不来,小钱不愿挣,斗殴、偷盗、赌博、闹事,影响了社会的安定。有的村党支部二三十年没发展过一个党员,十几年没开过一次支委会,支书不像个支书,党员不像个党员。还有两个村,各有党员9名,其中5名是一家人。支书是老子干了儿子接着干,办事不公,财务不清,民怨很大。
根据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提出的用三年时间,分期分批整顿处于软弱涣散和瘫痪状态党支部的精神,郑州市委专门成立了一个由分管组织工作的市委副书记、组织部长和两位副市长牵头的农村基层组织整顿领导小组。一看这个小组的组成人员,下头的干部就知道市委动真的了。一些乡镇党委书记说:“乖乖,办这事的,都是些管‘帽’的!”这意味着,如果有谁在基层组织整顿问题上马马虎虎,“官帽”就戴不下去了。事实正是如此,有人已经被摘“帽”了。郑州市委态度很明确:经济搞不上去要摘“帽”,党建搞不上去也要摘“帽”。这就叫“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去年市委下发的一个重要文件就是《郑州市整顿农村软弱涣散、瘫痪党支部工作方案》,明确了整顿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整顿对象和主要任务,还明确规定,各乡镇党委书记是整顿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组织部长是直接责任人。
这次整顿,有一个特点,就是把党建工作同扶贫、富民联系起来了,把治党同治穷、治愚、治乱联系起来了。当地同志说,如果空喊政治口号,脱离了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越整越穷,就会脱离群众,整顿将成为一句空话。
    整顿不整人,爱民不扰民
郑州市委从市、县、乡三级抽调1720名中青年干部组成393个工作队,于去年底下到300多个后进村。工作队的名称,有的叫“党建扶贫工作队”,有的叫“党建富民工作队”。一听名称,农民就高兴。
市委领导同志说,这是新时期,老办法。过去派工作队,起过积极作用,也留有消极影响。新时期用老办法得改掉老毛病,农村干部最怕的是工作队整人,农民最怕的是工作队占便宜,比如吃饭不给钱,索要土特产。
市委对工作队提出要求:整顿不整人,爱民不扰民。工作队下村半年来,动了不少班子,但没有像过去搞政治运动那样,把村干部划分成几种几类,没有叫写检查,作交代,更没有批斗。是什么事就是什么事,该怎么办就怎么办,严格按照党纪国法办事。犯了法的,由司法机关依法惩治。工作队坚持不白吃农民一顿饭,不吸农民一支烟。自己开伙,伙食补贴由市财政或派出单位出。如遇特殊情况,非得在农民家吃顿饭,那就先交钱,再吃饭,一顿两元钱,不准喝酒。
先办实事再说话,也是市委的一个要求。修座桥、铺条路、接通电、引来水、办个企业,修整小学校危房、救助遇到天灾人祸的村民,等等。有的工作队员从自己家里扛来了面粉,抱来了棉被,送给贫苦村民。群众看到工作队还真“中”,工作就有了主动权,党支部就有了凝聚力。现在,300多个后进村里,已有1100余人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一个支部一杆旗,一个党员一颗星”的活动,在郑州农村开展起来。按照中央提出的基层党建目标,郑州市委对整顿后进村党支部制定了严格的验收标准,主要是:建设一个好支部,选出一个好支书,建立健全村级其他组织,理出一条发展经济奔小康的好思路,选准一两个经济发展项目,办一个经济实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党内生活制度和民主管理制度,村里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等等。
    选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
派工作队下去,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办法,关键还得选一个好支书。许多事实表明,选准一个人,带富一个村。
郑州市在后进村里,以“内选”、“下派”、“返还”和竞争上岗等办法,使183名党性强、觉悟高、懂经营、会管理、有能力的农村党员走上了支书的岗位。调整后的支书平均年龄由调整前的45.5岁下降到37.2岁,高中文化程度的由原来的97人增加到122人,小学文化程度的由81人减少到13人,没有文盲。
选支书,也要解放思想。郑州市委明确指出,不但可以像过去那样从复员军人、回乡知识青年、乡镇干部中选,还要扩大视野,可以从养鸡的、养猪的、做生意的、办企业的个体户中选。只要符合党章,有本事带领村民奔小康,谁都可以当支书。在谈到这个问题时,当地的同志说,过去总是强调好人才能当支书,是的,当支书的首先要是好人,但并不是好人都能当好支书,还必须是个有本事的人。有本事,是当支书的一个重要条件。有的农民说:“如果支书自己家一辈子穷得叮当响,怎么叫俺相信他能把一个村变富呢?”
新密市翟坡村1993年村民年人均收入才300多元。去年,乡党委选拔该村共产党员、从事运输的翟广辰当支书。他信息灵、朋友多,跑项目、跑资金,很有办法,还自己垫款,带领村民修路、架电、办厂。半年多,就实现了每个村民组通公路,户户用上电,人人增收入。村民反映:“有了好支书,致富有门路。”该县五虎沟村更是个穷村,欠国家贷款4.8万元,支部的全部财产就是一桌、一椅、一床。从1988年到1993年,5年换6任支书,没开过一次党员会、村民会。郑州市委把这个穷村、乱村作为市委组织部的联系点,由市委组织部长直接抓。去年,乡党委派去一个做计划生育工作很有办法的青年党员薛海江回村当支书。刚一去,没人理,连个会都开不起来。他不急不躁,先访贫问苦,从办实事入手,动员群众为一位砸伤腰无钱医治的村民和一户遭受火灾的村民捐款。为了搞好这项活动,他动员父亲开会时坐前排,捐款时先捐10元钱。他还让父亲卖掉家里开的小饭店,为村里办了一个面粉厂。这些事,村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党支部从过去的百呼不应,到现在一呼百应,事办得顺手了,五虎沟的落后面貌也开始改变了。
用支书,更要培养教育支书。郑州市委深知这个兵头将尾关系重大。有些县,为了培养好支书,把农村后备干部送到党校、大学去学习。还有几个县区举办了农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集中吃住,按时起床、出操、上课,并有严格的考核。他们请中组部、省委的干部以及先进地区的支书去讲课,请农业专家、经济学家去讲课,从政治思想到知识,全面武装。郑州市委书记、组织部长每期都要去讲一课,主题是:怎样当支书。由于深入调查研究,讲得头头是道,300多人的大课堂,3个小时的课,没有一人退席。
记者在郑州农村采访,同不少支书交了朋友,他们无话不说。有位农民说:梁山泊为什么能聚一百零八将?因为有杆杏黄旗;穆桂英挂帅为什么能号令三军?因为有杆帅字旗。结论是,今日农村,要团结农民、动员农民、组织农民奔小康,还是得靠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这杆大红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