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强巴康久与他的奶牛——雪域纪行之一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7
第2版(经济)
专栏:

  强巴康久与他的奶牛
——雪域纪行之一
本报记者王慧敏
推开强巴康久家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一间硕大的牛棚,11头花白相间的奶牛正悠闲地嚼着饲料。
强巴康久今年61岁,家住拉萨市城关区拉鲁居委会5村。近年来,他靠养奶牛致了富,是拉萨市100户养牛示范户之一。
强巴康久家的生活很现代化:房子虽是藏式的,但却装着宽大的铝合金落地窗,足有30平方米的客厅里摆着56厘米的日立彩电、带卡拉OK的索尼录像机、双开门的中意电冰箱,转角皮沙发旁边还放着一台三洋吸尘器。强巴康久的老伴赤列卓嘎为我们端上了酥油茶,品着浓浓的奶香,听强巴康久说他的发家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他分到了3头西藏土种牛。这种牛产奶量比较低,一头牛一天最多产3公斤奶,全家4口人一年纯收入也就五六百块。1985年自治区畜科所来村里推广科学养牛,对土种牛进行改良。有些村民将信将疑,强巴康久却铁了心,积极协助科技人员对自家的牛进行改良,10年下来,他便有了大小11头改良牛,这种牛一天可产奶十几公斤,他家一年的纯收入上升到3万多元。
“这么多牛你能养过来吗?”我问。
“我雇了两个人,一人帮我饲养牛,一人帮我搞销售。”
“产的奶都能销得掉吗?”
“这就要靠信誉了。有的人往牛奶里掺水,那怎么能行呢?你再打听一下我强巴康久家的奶,都抢着要呢。”说到这儿,他显得很自豪。“不过现在,即使有人争着要,我也不全卖了。”
“那又为什么?”我追问。
“我每天都拿出25公斤做酸奶。你听我算笔帐:0.5公斤鲜奶卖一块五,如果做成酸奶,就可卖到两块。这样,我一天就可多赚25块。”强巴康久的算盘珠子拨得精着呢。
“今后你有什么打算呢?”
“受饲料的限制,不可能再养更多的牛了。今后,一方面想尽量提高每头牛的产奶量,再就是繁殖种牛出售。目前,我已经卖了5头种牛了,全卖给比较贫困的地区。市场上一头种牛卖3000多块,我只卖1500块。我是示范户,全是靠政府扶持起来的,也得替政府分点忧。”强巴康久说得很实在。
交谈中,里屋的电话铃声响了,强巴康久接了电话后,一脸歉意地对我们说:“有人打电话要求送奶,刚巧负责销售的雇工不在家,我得自己去送,不能让人家等久了。”
我们同强巴康久一起跨出了家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