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谱写时代英雄的颂歌——以孔繁森事迹为题材的文艺创作综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7
第4版(要闻)
专栏:

  谱写时代英雄的颂歌
——以孔繁森事迹为题材的文艺创作综述
新华社记者陈雁
当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的名字响彻中华大地之时,以孔繁森事迹为题材创作的各种文艺作品相继问世。话剧、京剧、歌舞剧《孔繁森》几乎同时登上各地舞台,学孔繁森,写孔繁森、演孔繁森一时间成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声。
孔繁森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谱写出一曲模范共产党员、优秀领导干部的颂歌,他的事迹、他的精神感染了亿万人民,同时也激发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如果不及时把孔繁森的事迹搬上舞台,是我们的失职。”山西省话剧院院长彭一的这句话,代表着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心情。
孔繁森生前生活和工作过的山东、西藏两地,率先推出了两台歌舞剧:一是由济南市歌舞团创作演出的歌舞剧《雪域丰碑——孔繁森》,一是由西藏歌舞团创作演出的歌舞剧《孔繁森》。紧接着,由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组织,文化部、中国文联主办的专题文艺晚会《孔繁森之歌》,以及山西省话剧院的话剧《孔繁森》和吉林省四平市话剧团的话剧《人民公仆孔繁森》先后登上首都的舞台。在南方,上海戏剧学院推出了话剧《孔繁森》,四川省人民艺术剧院排演了专题话剧《情满人间》,江西省京剧团的音乐京剧《孔繁森》更是别开生面……这些作品,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展示了孔繁森一切听从党召唤的壮丽人生之旅,讴歌了孔繁森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再现了孔繁森这一“90年代焦裕禄”的光辉形象。
尽管同是以孔繁森事迹为题材,但这些作品却都各具特色。
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精神是我们时代的主旋律。以孔繁森事迹为题材创作的各种文艺作品,正是弘扬了这一主旋律,适应了时代的需要,从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不少文艺家在谈到创作、演出体会时都不约而同地指出,创作、演出《孔繁森》的过程,也是向孔繁森同志学习、净化自己灵魂的过程;没有孔繁森崇高精神的鼓舞,就不可能产生出这样感人的艺术作品。
为了排演好专题文艺晚会《孔繁森之歌》,文化部、中国文联专门派出阵容强大的采风创作组赴山东聊城体验生活,一批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节目由此而生。81岁高龄的老艺术家骆玉笙,坚持亲自谱曲并演出京韵大鼓《万民争颂孔繁森》;李默然、郑榕等一批著名艺术家也主动请缨,争作奉献。
为了将孔繁森的形象尽快搬上舞台,济南市歌舞团的全体演职人员一个月不休息,夜以继日地赶排。有的同志一天只能睡二三个小时,有的同志家里有病人也顾不上照顾……但全团同志无一人叫苦叫累。
为了创作、排演好话剧《孔繁森》,山西省话剧院采取了边写、边排、边演、边改的特殊创作方法。编剧马连伦三天三夜流着泪完成了剧本的创作,导演、演员也都全身心地投入排练。超负荷的劳动,使几位演员生了病,但他们仍坚持排练。
为了进京演出《人民公仆孔繁森》,四平市话剧团的所有演职人员,全部是自带干粮和饮料,坐着汽车颠簸了两天两夜。到京后,演出前的装置布景,演出后的打扫场地也全部由演员们自己动手。他们说,要演好孔繁森,就要先学好孔繁森,从自身做起。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优秀的文艺工作者,以他们的实际行动作表率,用他们的真情呼唤观众的真情,才使这些艺术作品放射出绚丽的光彩,产生出撼动人心的艺术魅力。
我们的人民需要英雄,我们的时代需要英雄,我们的社会主义舞台也需要英雄。只要广大艺术家努力以思想性和艺术性高度统一的文艺作品反映和表现我们的时代和英雄,其作品就一定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赢得最广大的观众,鸣奏出时代的最强音。这,就是以孔繁森事迹为题材的文艺创作获得成功给人们的启示。
(据新华社8月6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