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蓝天之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7
第12版(副刊)
专栏:巾帼风采

  蓝天之鹰
徐建中
傍晚时分,一架从北京返回的波音737客机满载着港澳同胞和中外旅客稳稳地降落在深圳黄田机场。一群香港小姐突然在机组成员中发现了一个“秘密”:“哇!刚才给我们开飞机的原来是一位女飞行员呀!”“你们看!那高高的个子,短短的头发,肩上标有三条横杠,左手提着皮箱,多精神啊!”
是的,这架波音737航班的飞行员的确是一位空中女将,大名叫汪颖。
汪颖出生在上海市的一个普通铁路员工家庭。曾一心想当艺术家的汪颖,1981年高中毕业后竟投笔从戎,加入到空军的飞行队伍之中。她们是国家培养的第五批女飞行员。
紧张的军事生活,严格的组织纪律,一切都是在“整齐划一”、“直线和方块”中度过,她一时感到难以承受,夜深人静时她蒙在被子里“阿呜”过。但她很快就意识到:人民解放军是一支战斗队伍。
第一次上蓝天,心情是无比激动的,但她万万没有想到,机舱外的美妙景色还未来得及看清,一个小时内竟呕吐了七、八次,6名女学员只顾争着去抢痰盂了。这种笑料又使汪颖“阿呜”起来,她使劲责备自己:“阿呜”有什么用?哭能止吐吗?唯一的办法是锻炼身体,加强平衡器官的训练。
在地面打悬梯、玩滚轮是最好的训练方法。当汪颖面对着女同学们360度打悬梯时自己差一点晕过去了,等轮到自己旋转时吓得哇哇乱叫。教员在一旁严肃地说:不要怕,掉不下来的。想上天,必须练。接着就用背包带把汪颖捆在旋梯上,转了几十圈下来,汪颖觉得眼前一片漆黑,哪是东南西北呀!同学们在哪里?教员在何方?晚上,她又哭了一次。但她深知:连悬梯都不敢转,怎么能飞上蓝天?出路只有一条,大胆地练!练!练!一个星期下来,汪颖终于闯过了难关,当再次飞到2000米高空时,她这才看清了棉花团似的白云,湛蓝色的天空。敦煌飞天的神话,天女下凡的梦幻,实实在在呈现在眼前。她情不自禁地高唱着:“我爱祖国的蓝天。”
三年的航空学校生活,使汪颖熟练地掌握了领航技术,1984年被分配到北京郊区的空军机场,在伊尔—14和安—24飞机上担任领航员。三年后,由于部队要精减整编,汪颖和她的新婚不久的丈夫双双转业回到了上海老家。从1988年起,汪颖加入上海铁路公安处的治安队伍。整天忙于侦破、治安、内勤等等。第一年新鲜,第二年还可以,到第三年就实在有点呆不住了,特别是一听到天上有飞机声响时,她的心一下子就飞到蓝天上去了。
她听说中国民航南方航空公司在深圳成立了分公司,正在全国招聘飞行员。于是,汪颖身着整齐的警官服,只身来到广州市南方航空公司的领导机关,很自信地说:“我想上天飞行,今天是来报考的。”
1992年7月25日是汪颖终生难忘的日子,她从中国民航飞行学院“改驾”班毕业了,她已正式成为中国民航南方航空集团深圳公司唯一的一名女飞行员。
深圳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它已经为发展外向型经济提供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而南航深圳公司则是直接运送中外宾客的空中桥梁,可以说是为特区服务的空中“窗口”。这支800人队伍的总经理唐炳炎深感肩上的担子任重而道远。唐炳炎行伍出身,曾在北京西郊机场飞行多年,和汪颖前后在一个部队。他语重心长地告诉汪颖:一步一步地来,循序渐进,千万不能心急,飞行是一门科学,蛮干不得。先从小飞机飞起吧!条件成熟了再上波音大飞机。
汪颖二话没说,自接受任务后,每天身着飞行服,精神抖擞地登上“萨伯”型螺旋桨小飞机,虽然一趟只能运送36名乘客,但这也是在为特区服务啊!想到这里,汪颖感到心里甜滋滋的。一年过去了,训练部门通知汪颖:从1993年7月开始改驾波音737型飞机。
汪颖飞波音737以后,一度在着陆时目测不准,有偏高偏低的误差,在机长的帮助下她勤学苦练。坐汽车的途中她总习惯地目测前面大标语牌的距离,看看小轿车与大巴士车离地面的准确高度。她家住在三层,每次上楼时也要回头看看高度。在阳台上乘凉时,一方面观赏户外的景色,同时也练习目测远近的每一个目标,这种苦学的韧劲和练劲使她很快就克服了飞行中的难点。
汪颖,蓝天的一只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