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阅读
  • 0回复

找“宝宝”——山西芮城制药厂名牌兴企纪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8
第2版(经济)
专栏:

  找“宝宝”
——山西芮城制药厂名牌兴企纪略
解世忠
芮城制药厂得了个“宝宝”。这个“宝宝”就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宝宝一贴灵”。
厂长任武贤看准市场,大胆实施“宝宝兴企”的名牌战略,全力呵护“宝宝”,使小“宝宝”二三年间名声鹊起,畅销全国20多个省市,工厂也跃居全省制药企业先进行列。
这个厂生产的15个产品中也有几个拿过奖,销路虽也不错,却在国内外叫不响。原因在于它们多属大路产品,多家生产,市场狭窄,对企业发展缺乏拉动力。任武贤决定开发独家产品,打响自己的名牌。1992年取名为“宝宝一贴灵”的新药由芮城制药厂与省中医研究所研制成功并投入生产。“宝宝一贴灵”不用吃药打针,疗效确切,往身上一贴就成。
好产品有了,接下来就是全方位促使产品在市场叫响。芮城制药厂在广告促销方面颇具特色。
“芮药”人舍得血本做广告。“宝宝”正式面市第一年,在未盈利一分钱的情况下,“芮药”人从积累中拿出50万元投入广告。第二年又向职工借资100万元做广告。今年一季度已做广告170万元,准备到年底广告达到300至500万元。
“芮药”人在广告投入上“大手大脚”,但在使用上慎之又慎,闯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广告之路。
——有的放矢。每投入一笔广告费,“芮药”人都要对传媒作一次周密考察,在明确媒介的受众范围和数量后才做决定。比如让“宝宝”进入医药经销站,《中国医药报》从费用和收阅上相对更合适一些。
——遍地开花。“宝宝”适销全国,但“芮药”人并没有急着先在全国性媒介做广告,而选择全国20多个省市的60余个县、地级媒介和覆盖面大的个别省级卫视台。“芮药”人说,“小媒体”的费用,更适宜于他们在广告投放的“初级阶段”水平。
——“黄金”亮相。在选择媒介广告段位时,“芮药”人宁可多花几倍钱上“黄金”段位,追求效果的最大化,也绝少问津价廉的“片尾赞助”之类广告段位。
——千金求名。中央电视台以价格惊人使不少企业望而却步。“芮药”人在几年积累后,今年贷款70多万元,从5月1日起在中央电视台露面。
大投入带来高效益。在百元利税中,“宝宝”的贡献率“跑步”增长:1993年为26%,1994年增至48%,今年5月份已高达70%。
采访任武贤,看他一脸焦虑神态,问其故,答曰:“宝宝”走红后,市场已“冒”出几家同类产品。我们若稍一喘息,人家就会“吃”掉我们!为此,芮城制药厂已决定,从今年起每年拿出100万元,与国内一流的科研单位和著名医学院校联手,寻找更多的“宝宝”。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