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努力发展我国电子出版事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8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努力发展我国电子出版事业
于友先
出版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近年来,随着计算机的迅速普及,大容量光盘存储设备的出现,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开发与应用,电子出版得以迅速发展,电子出版物开始大量进入家庭。电子出版物以计算机技术为依托,通过数据库进行储存,以光、电、磁等作为媒体,显示了传统纸介质出版物所不具备的许多特点,也可以说许多优点。电子出版物具有体积小、储存信息量大、检索便捷、交互性强、可用多种介质作为媒体的特点,一经问世,就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
    (一)
电子出版业是当今世界的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只读光盘(CD—ROM)、交互式光盘(CD—I)等出版物的问世,改变了人们的阅读环境,开拓了人们的视野。目前在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电子出版业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1993年的伦敦和法兰克福书展均专设了电子出版物展馆。据有关资料显示,1993年,世界的CD—ROM的总品种为8000多种,1994年就超过了1万种。1993年,世界CD—ROM的销售额超过了百亿美元,美国就达70亿美元。有的专家预测,世界电子出版物的市场销售将以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
经过我国科研人员的艰苦努力,已经成功地解决了诸如汉字编码、汉字识别、汉语识别、汉字信息压缩存储和快速输送等关键技术,所有这些都表明,在我国大力发展电子物的技术问题都已基本解决。目前,国内已有多家公司可以编辑加工只读光盘(CD—ROM),若干家公司能够生产这类的电子出版物。新闻出版署现正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建立“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同时还将出版光盘出版物,这个数据库建立以后,将向全国出版界和广大用户提供联网服务,并与国际上有关的数据库联网。目前投入制作光盘的还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全集》等多部巨著。所有这一切都表明,经过我国科技工作者和出版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通过借鉴国外的技术,但更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内,中国的电子出版业已经有了一个较高的发展起点,在技术上,特别是在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上,取得了世界领先的地位。
    (二)
应该看到,我国的电子出版是一个新兴的产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认识和解决。
首先,要尽快制定包括电子出版在内的我国信息产业的整体发展战略。信息产业是一个极具前途的“朝阳产业”,对于未来世界国与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有着巨大的现实作用和潜在作用。目前,我国的信息产业发展虽然已经有了“三金工程”,但对由于信息网络而产生和形成的电子信息文化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当然也就谈不上电子出版的发展战略。这项战略需要国家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共同研究制定。
电子出版物是一种高科技产品,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需要大量的投入,包括高技术人才和资金的投入,同时也还有一些技术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现在我国有许多电子出版项目,就因为汉字字库的问题而难以深入开发。比如《汉语大词典》来讲,收汉字2万多个,而现有的国标码仅有汉字6000多个,新制定的国际标准也不能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汉字编码问题之外,目前还需要解决通用精密字库的收字不足的问题,以及在电子出版物制作过程中的数据交换格式等相关标准,做到与国际标准一致,以利于开发的电子出版物走向世界。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国内有关部门和单位大力协同配合,联合攻关,共同投入。国家要在投资和信贷方面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大力扶植这一极具发展前途的新兴产业。电子出版既是一种出版活动,更是一项科研活动,各种软件的开发本身,就具有很大的风险,单靠出版单位和有关科研单位的财力是难以完成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历史任务的,要推动电子出版事业的尽快发展,还必须广泛利用国内外的技术和资金。
    (三)
电子出版事业的健康发展有赖于强有力的行政管理。国务院已经正式确定新闻出版署为我国电子出版行业的归口管理部门,统一管理我国的电子图书、报纸行业的科技发展规划和标准化规划并指导实施。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电子出版物这样一个格局的形成,对促进我国电子出版事业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保证作用。
我国的电子出版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
(1)电子出版物的管理还缺乏规范。随着新闻出版宏观管理体系的逐步建立,图书、报纸、期刊,甚至包括音像出版管理工作都已经有了一套完整或比较完整的管理制度。而电子出版物在制作、复制、发行、传送、版权保护及技术标准等方面,都与传统的印刷出版物有很大的差异,现行的主要用以管理印刷出版物的制度对电子出版物缺乏针对性,需要尽快建章立制。通过加强管理,促进电子出版业的健康繁荣发展。
(2)电子出版物的盗版和非法走私活动非常猖獗。由于电子出版物采用数字代码方式记录,极易作到完全不失真复制;由于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凡具有软件开发能力的单位或个人都极易介入电子出版物的制作和生产活动,与传统的印刷出版物相比,电子出版物更容易被盗版和复制。由于电子出版物可以通过加密、压缩、隐含等高技术进行处理,或潜藏在整机中,或以散件进口,走私极其容易。
电子出版的版权管理是行政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电子出版物与传统出版物的版权管理有许多相通之处,但也有其独具特色之处。比如电子出版物的开发制作要依赖于一定的软、硬件环境,要有数据资料(文字、声音、图像),要经过创意,要进行程序设计,其原始数据资料应该享有著作权,而该数据资料在经过创意加工的编辑处理之后,又产生了改编著作权,同时还有系统软件的著作权以及开发的应用程序的著作权。一部作品就可能同时产生若干种著作权需要确认和保护。对于电子出版物的版权管理来说,管理工作的量更大,难度也更大了。各级版权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研究分析电子出版物版权管理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规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