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富有新意的美学新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8
第10版(文艺评论)
专栏:

  富有新意的美学新著
王怀通
新时期以来,随着经济、政治、学术思想上的改革开放,美学研究也硕果累累,高水平的美学论文和专著时有产生。就已出版的美学原理方面的专著看,则大同小异,面目雷同者居多,理论框架和学术思想有大的突破者却相对较少。新近我兴奋地读了王钦韶主编的《审美关系论》(成都科技大学出版社),认为它在理论框架和学术思想上均有明显的突破。其突出的特点是:
第一,视角的统一性。书名定为《审美关系论》,明确揭示了从审美主客体关系角度研究美学的总视角。这一视角古已有之。当今由此角度切入的美学研究者也不少,但能一以贯之地用以解决整个美学问题的并不多。本书的可贵正在于它视角的统一性,能把“关系”的思想贯穿于全书的始终。它依据马克思主客体关系的建立“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的观点对审美主客体所作的静态分析,是审美关系形成的前提;从审美关系的角度把美定义为“以特定的形式特征表现人的本质力量和生命活力,从而能激起主体审美愉悦的客体属性”,把美感定义为“主体情感在客体有生命力的形式中体验到的精神自由和超越”,是对“关系”视角的恰切运用。对审美形态及标准的分析,对审美创造和审美教育中主客体关系特殊性的论述无不如是。
第二,体系的严谨性。该书体系的严谨既表现在宏观上绪论和五大编内容之间紧密的逻辑联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所编制的“审美主客体关系系统结构图”是其集中体现;也表现在微观上各种观点与理论论述的前后照应。比如“绪论”把美学的本体定位确定为“人所特有的生命活动或生命的基本形式”,各项论述就紧紧围绕生命活动展开,认为审美客体的本质是“客体事物的形式结构中所蕴含的召唤主体生命体验的潜在属性”,审美主体的本质是“能从客体中体验到生命活动的愉悦,从而获得人性的实现的潜在能力”。对美和美感的定义和分析中也都把人的生命活动涵盖其中。另如强调“自然美的形式特征中闪烁着生命的律动”,强调审美创造是生命力活跃的结果,审美教育是完善生命力形式的手段等。这样就使全书观点一致,层层深入,自成体系,不仅完整系统,而且观点新颖,富有突破性。
第三,结论的新颖性。视角的统一性和体系的严谨性,保证了结论的新颖性。同时,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为主要理论武器,又对不同学派的观点方法兼收并蓄。敢于吸收前人成果,敢于否定名人结论,敢于引用名不见经传的青年学者的观点,勇于探索,独立思考,时有新见。对审美主客体的静态分析强调其潜在性;对审美关系的动态分析强调其中介性。同为审美中介项的美和美感,美的形态和美感形态又界限分明。可谓言之成理,自圆其说,作为一家之言自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
该书虽也存在着某些观点论述欠透辟,局部不精练之弊,但仍不失为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著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