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用爱唤回失去的良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8
第11版(法制纵横)
专栏:

  用爱唤回失去的良知
孙建国
在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党委、政府每年都要召开一次特殊的欢迎会。说它“特殊”,因为既不是欢迎凯旋的战士,也不是欢迎有突出贡献的功臣,而是欢迎那些被称为“山上下来”的两劳释解人员。
近十年来,马塘镇先后有80多名两劳释解人员从“告别昨天”的欢迎会上走向社会,从此洗心革面,无一人重新犯罪,有力地维护了全镇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
  “告别昨天”欢迎会的由来
1983年,一场势如破竹的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分子的斗争,使马塘镇的一批害群之马纷纷落入法网。除极少数被判处极刑外,大部分被送到监狱内。
马塘镇党委、政府一班人并未在“严打”的凯歌声中自我陶醉、高枕无忧。他们颇有远见地意识到:被判徒刑的犯罪分子接连被“送进去”,待服刑期满又会逐个放回来。这部分人员的思想改造成效如何,直接影响全镇今后的社会治安形势。
经过充分酝酿,他们决定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夕,由党政分管领导牵头,组织下属有关部门和服刑人员原居住地或单位负责人前往监狱,探望马塘籍服刑人员,配合劳改单位共同做好教育感化工作。为此,他们与南通监狱签订了共同教育感化服刑人员的协议;同时,对每年刑满释放回乡的人员,要召开一定形式的“告别昨天”欢迎会,并想方设法做好安置和接茬教育工作。
决定作出之后,有部分同志不理解,认为这些劳改犯在原籍作恶多端,群众对他们深恶痛绝,避而远之唯恐不及,还主动去看他们做什么;再说这些人员“抓进去”就是劳改单位的事,我们既探望又欢迎,有这个必要么?针对这些想法,镇领导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帮助大家提高了认识:党和政府有能力处罚这些犯罪分子,更有责任把他们改造成为新人。这不仅是共产党人应有的胸怀,也是促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本措施。
由于思想认识的统一,10年来无论党委改选、政府换届,由党委、政府出面组织的这项活动却从未间断过,成为该镇综合治理工作的一大特色。
  真诚爱心写关怀
服刑人员被投进监狱后,大多感到恐惧、孤独、懊悔。此时,他们最想看到的是亲人的面孔,最想听到是家乡的声音。
1984年中秋节前夕,对马塘籍在押服刑人员来说,是个极不平常的日子,马塘镇分管政法工作的副镇长朱仲秀同志带领十多个部门、单位的代表来看望他们。此时,一颗颗冷漠的心开始解冻,不少在押人员流泪了——愧对家乡父老啊!他们争先发言,纷纷向家乡亲人汇报改造、学习、生活情况,并表示痛改前非的决心。朱副镇长语重心长地说:“今天我们带礼物来看望大家,说明党和政府、父老乡亲没有忘记你们。每人一盒月饼,有‘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含意,希望你们安心改造,争取早日与家人团聚;发给你们毛巾和香皂,这是家乡人民希望你们能洗心革面,重做新人;每人一本笔记本,是要你们记下改造的过程,将来可以向家乡人民汇报。”话虽不多,却像母亲的谆谆教诲;礼物虽少,却意味深长。
为了帮教在押服刑人员,马塘镇的方方面面都积极行动起来、南通缸套厂孙宝玉厂长亲自写信给正在服刑的本厂职工夏春,表示“只要你好好改造,重新做人,厂方还欢迎你回来。”县农药厂妇女主任宋锦芳反复做好正在服刑的本厂职工季建华未婚妻的思想工作,稳定了二人婚恋关系,促进了季的安心改造。
一件件、一桩桩,用无私的爱字写成关怀,使每个服刑人员的灵魂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他们积极改造努力向上,学习文化的多了,钻研技术的多了,受奖减刑的多了。“加速自我改造,争取早日新生”成为马塘籍服刑人员的共同信念。
  架起阳关道
连续十年坚持探望教育在押服刑人员是不容易的,但服刑人员期满回家后的接收安置和接茬教育工作,却更为艰巨。
改革开放初期,不少工厂、企业搞“优化组合”,一时竟无法安置这些“坐过牢的”。镇上及时办起了白铁皮工场,让两劳释解人员一边参加劳动,一边接受教育,作为原单位接收的临时过渡。经过一年多努力,先后有5名表现较好的人员被原单位接收。
随着两劳释解人员人数的增多,及时安置解决生活出路已成为十分急迫的事。镇党、政领导主动带头,派出所、综治办、工、青、妇等部门积极参与,发扬“蚂蚁啃骨头”的精神,逐个上门宣传党和政府“给出路”的政策,逐个落实安置接茬工作方案。
近几年,镇党委、政府与各单位签订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管理责任书》,将两劳释解人员的安置、教育作为考核党政领导干部工作实绩的重要内容之一,从而使安置工作有了过硬的责任保障和制度保障。
这个镇许多单位的党政领导不但积极配合镇党委、政府及时做好接收安置工作,而且主动牵线搭桥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县化肥厂青工杨少泉刑满回镇后,厂党委书记缪宏林同志亲自去做杨的女朋友父母的思想工作,让老人消除顾虑,使二人共结连理。
监狱领导反映说,马塘籍的服刑人员改造表现整体优于其他地区。原判死缓的张光明,入狱初心灰意冷。但在家乡亲人多次探望教育后,他鼓起了重新生活的勇气。他在监狱安装1515布机的劳动中,每天主动工作12小时以上,提前高质完成任务。由于改造表现一贯良好,1987年由死缓减为有期19年,又先后三次减刑4年6个月,并被评为“省劳改积极分子”。
家乡亲人的关怀与教育,鞭策着马塘镇的在押服刑人员安心改造,许多人在大墙内学到修理、电焊、纺织等专门技术。服刑人员钱建军在监狱认真学习,刻苦钻研,熟练掌握了一套保全技术,并在一项设备改造中立功而减刑。去年,他获准提前释放。一回来,立即被县化工厂高薪聘用。县化肥厂的职工杨少泉安置到原单位后,主动继续加强思想改造,将自己的教训编成歌曲在职工文艺晚会上演唱;平时,他工作积极主动,努力钻研业务,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被提拔为造气车间的工段长。
编后小议:如何做好两劳释解人员的教育改造工作,使之减少重复犯罪,维护一地治安,是当今一项社会课题。江苏省如东县马塘镇党委、政府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给我们提供了好经验。
10年前,“严打”的胜利成果没有使马塘镇的领导高枕无忧,他们颇有远见地意识到治安要治本;对犯罪分子处以刑罚是必要的,更重要的是让他们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从而消除他们重新犯罪、扰乱治安的隐患。镇党委、政府主动给自己加上了责任的砝码:从服刑人员入狱起,他们用家乡亲人的关心和爱,帮助、感化、教育服刑人员;而服刑人员回归社会后,马塘镇真诚欢迎服刑人员“告别昨天”,引导服刑人员走上守法自新的阳光大道。
10年来,马塘镇这项“用爱唤回失去的良知”的社会系统工程,没有因党委改选、政府换届而稍有松懈;相反,历届马塘镇的党委、政府都以此为己任,积极主动、踏踏实实地工作。这不能不让人佩服他们的远见和执著。马塘镇的经验值得各地借鉴。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