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名为招工实为筹资带资招工几时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9
第9版(读者来信)
专栏:调查与思考

  名为招工实为筹资
带资招工几时休?
“你想成为一名令人羡慕的××工人吗?只要携带×万元资金就能实现您的美好愿望!”在街头巷尾或流动人口集中的公共场所,人们常见到写有此类内容的花花绿绿的招工启事,一些地方电视台也常在黄金时间连篇累牍地播出类似的招工广告。这类招工信息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带资”。
近几年来,随着《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贯彻落实和企业用工制度的不断改革,企业有了梦寐以求的用工自主权。带资招工问题便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据调查,鲁西南某县的一些企业不管是全民的还是集体的,不管是商业还是工业,近二年招收工人,统统以带资为主要条件,带资额多在万元以上,有的达数万元。带资的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集资、风险基金、培训费等。
企业招用工人带资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银行压缩信贷规模,紧缩信贷资金,导致企业资金严重短缺,有些老企业新建、扩建、技改项目或计划资金不到位,或基建超规模,造成了“骑虎难下”的局面,只能靠招工筹集资金,收拾残局;有些新办、转办的经济实体,一张执照、一个皮包、几枚印章,“两手空空”,也只能靠带资招工开业经营。某县有一家皮革厂,产品销路不好,工人长期放假,又新招了一批工人,这些新工人带进厂的资金被厂里用于建宿舍楼,而他们却至今没有工作岗位。
带资招工给社会带来了一系列不良后果:
一是增加了城镇居民的就业压力。城镇大多数有待业子女的家庭经济并不富裕。就拿菏泽地区的单县来说,自1993年10月工资套改至今,机关干部一直领不到足额工资。一位在检察机关工作的干部说:“我与老伴每月领到手的工资才600多元,维持着一家5口人的生活,如果借2万元让孩子到某商业大厦就业,一家人得3年不吃不喝。”带资招工,工薪阶层实在难以承受。同时,带资招收农村劳动力,不可避免地挤占城镇就业岗位,会形成“僧多粥少”的局面。
二是削弱了政策性安置工作的权威。带资招工助长了一些企业只认钞票不认政策,极大地增加了政策性安置工作的难度。
三是上班无期,还款无保证。少数企业不景气,招收的工人不能及时上班。某县印刷厂1991年招工80人,每人带资5000元,至今4年有余,仍上不了班,人们说这是只算工龄无班上的“名誉工人”。就是有的能上班,工作一年下来,工资收入也只相当于所带资金的个人存款利息。有的企业工人所带资金不计利息,到期还款无保证,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带资招工,不少企业把它当作“筹措资金”的捷径,目前仍有蔓延之势。希望有关方面尽快制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则和配套政策,建立和完善劳动监察机构和监察制度,运用法律、经济手段规范企业的用工行为,强化对企业用工的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企业招工要通过劳务市场,严禁私自带资招工。
山东单县秦新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