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沉默就是怂恿”——绿丹兰的打假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9
第10版(经济生活)
专栏:中国质量万里行

  “沉默就是怂恿”
——绿丹兰的打假观
本报记者朱剑红
名牌化妆品都恨假冒伪劣,但很多企业都静悄悄地打假,生怕打假反而为假货作嫁衣,到头来自己为假货背的黑锅越来越大。
记者在绿丹兰集团采访时,发现绿丹兰的打假观十分鲜明:“公开亮出打假的大旗!”
大张旗鼓地公开打假,无异于公开宣布自己的产品严重地被假冒,会给企业的形象、市场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据绿丹兰总裁助理张丹介绍,公司在此问题上也经过了一番犹豫,在事实面前终于认识到:“任何形式的沉默,实际上都是对不法分子和不法行为的怂恿。”
为了壮大声势,打击造假售假者的嚣张气焰,绿丹兰还选择了一个打假伙伴——《中国质量报》,公司每一次出动打假小组进行市场打假时,都请一位《中国质量报》的记者跟踪采访,公开报道。他们对假货较集中的城市进行了分析,发现假冒产品的扩散源大都是大型个体小商品批发市场。据了解,浙江义乌、河北白沟、成都荷花、山东临沂、广州三元里等市场,都发现了各式假冒绿丹兰的产品。根据这些分析,绿丹兰把打假的重点放在批发市场。事实证明,这种选择是正确的,绿丹兰打假小组所到之处,都查出了一大批假冒产品,对售假者起到了震慑作用,也摸清了假货的主要来源和流向。但是,他们也发现,许多打假的深层次问题,不是企业有积极性就能解决的。
打假工作一具体化,就直接涉及到利益,利益当前,地方保护主义就钻出来了。绿丹兰准备在某地批发市场打假时,先是技术监督部门和工商部门为由谁出面主持打假争持不下。相持几天后,好不容易确定了由那个部门主持,却又提出不允许企业参与。绿丹兰的打假人员只好悄悄“潜入”市场旁观,结果打假的情形令他们瞠目结舌:绿丹兰打假小组前一天侦查清楚有假冒绿丹兰产品出售的数十个摊档,在一夜之间已全部将假货撤下,有的干脆关档歇业。这一天的打假结果可想而知。此后不久,假冒的绿丹兰又在那个市场大量冒出。
打假最怕假打,但是,只要有地方保护主义这柄大伞在,打假往往变成假打。绿丹兰在打假中了解到,广东生产假冒产品的地下工厂主要集中在潮汕一带。但是当地人有些互相包庇,甚至个别执法人员也与不法分子沆瀣一气,通风报信,使打假在这里很难开展。今年,曾有一个名牌企业在那里进行了一次打假,当时,省里的打假办、工商、技术监督、公安等执法部门共出动了200余人进行清查,广东省的各大报刊也纷纷报道。虽然现场人赃俱在,结果却未能抓获一个售假分子,也未能收缴一部制假设备。
虽然困难重重,耗资不薄,但绿丹兰打假的态度始终很坚定。同时,他们呼吁政府要加强执法力度,否则不足以对不法分子起威慑作用,不足以保护企业的正当权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