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当代中国戏剧的图卷——读《中国当代十大喜、正、悲剧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9
第11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当代中国戏剧的图卷
——读《中国当代十大喜、正、悲剧集》
汪人元
继《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中国十大古典悲喜剧集》的先后面世,三卷本150万字的《中国当代十大喜、正、悲剧集》(王季思主编,吴星飞、苏位东副主编)前不久又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了。至此,从一种思路与方式对中国剧作的选编便大体完成了一个系列。后者的出版更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中国当代戏剧是极为值得总结的一段文化现象。尤其当我们的戏剧即将迈入21世纪之时,这种回眸与总结便显得格外重要。在此40余年里,伴随着新中国的诞生,翻天覆地般的社会变革,戏剧也发生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全面发展的整体性的进步。
作为当代中国戏剧的图卷,该书对当代戏剧发展脉络的勾画,是通过选、编两个方面完整体现的。从选目的角度看,主要不在于悲、喜、正剧类型的涵盖方式体现了某种完整性,关键还在选目的标准坚持了思想性与艺术性兼求,文学性同舞台性并重,注重舞台实践和时间考验的艺术生命力,以及可演可传的要求。这样,便在当代人总结当代作品时“身在此山中”那种难以摆脱的近距离局限,以及当代剧作繁多、极难取舍的情况下,至少排斥了诸如照顾名家、地域、剧种、获奖的干扰,和对作品无可回避的时代烙印中那些直接为政策服务者的选取。为了力求公允、科学,选家选目方法上,也采取了先从数千个剧目中分头阅读、反复斟酌,提出每种30个的初步方案,经国内诸多戏剧专家指导、圈选,兼听其它各方意见,而后反复十余次才最终拿出了目前的选本。于是,便自然地形成了如下的局面。
从数量看,戏曲占18个(如《天仙配》、《红楼梦》、《春草闯堂》、《百岁挂帅》、《曹操与杨修》、《巴山秀才》、《南唐遗事》等),话剧11个(如《茶馆》、《蔡文姬》、《关汉卿》、《霓虹灯下的哨兵》、《狗儿爷涅槃》等),歌剧1个(《刘三姐》),较为完整地展示了当代剧作的雄姿,也反映了当代中国戏剧仍以戏曲为主体的客观现实;戏曲剧目中涉京、昆、川、高甲、莆仙、花鼓、粤、扬、黄梅、越等十个剧种,除全国性大剧种京、昆各占4个和3个外,莆仙戏为3、川剧为2,也较鲜明地揭示了当代戏剧文学在不同地域、剧种中不尽平衡的实绩。
再从题材看,历史题材共19部(其中新编8部),现代题材为11部,可知当代戏剧在“三并举”方针指引下,无论对传统剧目的继承发展,还是历史题材的重新开掘,以及现代题材的实践探索都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就;但就历史题材数量的绝对优势,以及现代题材中真正反映当代生活者仅为7部,且话剧占其6部之多的情况,又可见出戏剧对当代生活反映之能动、积极方面存在的某种不足。
如从剧目创作性质看,则又可知除新创作外,属于移植、整理、改编的剧目几近半数(共14个)。这不仅反映了编选者绝不轻视改编工作的应有地位与价值,特别表现了对传统戏剧从无终结、世代累积、不断加工完善的独特生产方式之理解和尊重,而且也从一个方面揭示了当代戏剧改革、发展的重要意义及其价值。
《中国当代十大喜、正、悲剧集》作为对当代剧作的首次全面认识和反映,自然功不可没,但也似乎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其一是文字评述部分,对社会与艺术互动现象之揭示较为充分,作品内容评析也很突出,但对当代喜、正、悲剧艺术形式演化的分析则明显不足。对当代剧作家的代表人物、创作个性、作品独特的地位、成就及其风格的涉入也觉未深。而戏曲本也宜将唱词加注所用曲牌、板式名称为好(可据舞台演出补入)。此均期待再版时得到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