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一入花溪便作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9
第12版(副刊)
专栏:

  一入花溪便作仙
吴志成
“真山真水到处是,花溪布局更天然,
十里河滩明如镜,几步花圃几步田。”
这是1959年陈毅元帅在花溪小住时,为花溪留下的赞美诗。花溪地处贵阳南郊,沿南明河上行17公里的花溪镇内,素有“高原明珠”之称。凡到贵阳的人几乎没有不去花溪的。
人们常说:天下美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花溪却是“七分山水三分打扮”,真是明山配秀水,绿树荫苍苔,“风景出自然,非由人力造”。因为花溪景点太多,若想看个遍,没有四五天的时间是走不过来的。一般只看看花溪河风景区就算没白来一趟。我们就是沿着花溪河这条线路游览的。
花溪公园的主要风景以麟、凤、龟、蛇四山为中心而展开。主峰麟山傍水而立,碧峰翠岩,仿佛一头绿毛纷披的麒麟昂首天际,因而有“云卷青麟”的美称。沿多条石径盘曲而上,半山有一天然石洞,名“飞云岫”,游人可往来穿行。洞外有“飞云阁”,危崖之畔可小憩。山巅的峭岩,状如麟角峥嵘。顶端的“倚天亭”,更有“刺破青天锷未残”的气概。向下鸟瞰,无论艳阳朗照,还是雾雨空濛,都令人产生凭空驭气之感,花溪公园全景尽收眼底:一弯碧水蜿蜒流淌,林木苍翠,绿树婆娑,与畦畦农田交相辉映。从麟山漫步下来,行至横跨花溪河上的百级跳墩,这是百余个石墩连成的“桥”,传说谁能平稳地跳过这百余个石墩而不掉入水中,谁这一年就会平平安安。过了石墩桥,来到了“憩园别墅”。这里经过整修,房屋小巧玲珑,四周树木成荫,繁花似锦,绿油油的草坪似天然绒毯,把这幽静的环境点缀得美妙绝伦,如进入世外桃源。与蛇山呼应的是龟山,龟山确如寿龟匍匐于公园之中。山势西来,河水东去。螺髻一般的凤山,在花圃田畴中缓缓隆起。登上山顶,可见不远处村寨石屋石墙石路,有如银饰一般镶嵌在五彩的田野上。花溪的山虽不及黄山、泰山、峨眉山那样高大,气势雄伟,但玲珑小巧,仿佛人工堆砌,实实在在是天生尤物。
花溪的水是花溪的血液,滋润着花溪的灵魂。从大将山麓溯流而上,趋车直到花溪水库。约莫四五公里的河水,清澈见底。大将山至花溪大桥一段,仿佛一首好诗,起势平平,却导你渐入佳境。从花溪大桥至放鹤桥前,河水平滑,风平浪静,缓缓流淌,要不是垂钓者的鱼线搅起涟漪,水中的天光云影,树干花枝都纹丝不乱。放鹤桥至芙蓉洲,清流被河床中杂陈的石礁牵引,时而悠然回环,时而拥抱欢跳,滔滔溪水荡起了朵朵浪花,形成了美丽的桃花滩瀑布,仿佛越国的美女西施带领千女浣纱,在银白的波光中夹带着喧声笑语。到了坝上桥,既可领略“坝桥风月”的宁谧,又可欣赏飞珠泄玉的湍流。桥左桥右河水相差如此明显,着实让游客费些思量。翻过雄伟的大坝,便是“湖水碧绿三十里,夹岸桃花照眼明”的花溪水库。高峡平湖,浩浩淼淼。布依村寨依山傍水,仿佛是湖滨度假者的别墅。像被利剑削去一半的“半边山”伫立湖中,犹如一个沉思的巨人在捕捉灵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把花溪雕琢得如此俊美,如今加上三分打扮更加令人心驰神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