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红星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12
第6版(文学作品)
专栏:

  红星杨
张凤如
太行山区的王家峪,是我久已心驰神往的地方。
王家峪虽是个只有一百几十户人家的小村庄,地处山西省武乡县东部山区,但在战火纷飞的30年代末到40年代初,曾是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司令部所在地,是当年朱德、彭德怀、左权将军、刘伯承师长和邓小平政委生活和战斗过的山乡。
今年清明节期间,我来到王家峪。登上村边的山头,环目四顾,千沟万壑,尽收眼底,树木葱茏,点缀其间。村中,房屋栋栋,田里,麦苗碧绿。山坡上白杨中学的学生们正精心地栽植着小白杨树,时不时地直起腰来,放开喉咙,唱起悠扬而喜悦的红星杨之歌,此起彼应,在群山间激起深深的回响……
“为何叫红星杨之歌?”我问村里一位老大爷。大爷笑而不答,领我来到村边一个漂亮的小亭前,只见亭内立着一块巨大的石碑,石碑上端端正正地刻着十二个大字:朱德总司令手植杨树纪念碑。后面的碑文用极秀丽的楷体刻着:“1940年春天,朱总司令在指挥八路军前门打‘虎’,后面拒‘狼’的紧张作战的同时,为建设根据地,带领军民开展了一个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运动。清明节那天,朱总司令在王家峪村南小河湾里,亲手栽植了一株白杨树……”
大爷见我看完了碑文,就指着距小亭不远的白杨树对我说:“那就是抗日当年朱总司令亲手栽的,走,咱们到跟前好好瞧瞧。”
我大步流星走了几十米,来到那棵白杨树下。只见这棵白杨绿荫如盖,粗可两抱,高达七八丈,在蓝天白云和巍峨群山的映衬下,生机勃勃,显得十分威武雄壮,像是周围大片白杨的首领,又像朱总司令那威武的英姿。这时,大爷才向我讲了“红星杨”的来历:“那年,朱老总骑着大红马率领千军万马进太行,总部就扎在俺们村里。他们一边组织群众抗日,一边为群众植白杨树。一天,朱总司令栽树时,摸着一个小孩的头笑着说:‘等你们这些孩子长大成人后,我们栽的这些小树也就成大树了。那时,就让这些树木为山区人民造福吧。’为了纪念八路军为老百姓栽白杨树,村人们便把这些白杨叫红星杨,还编了一首红星杨之歌。每年清明节,人们一边唱着这首歌,一边栽白杨。歌从1940年唱到现在,白杨也从1940年栽到现在,你看!”
我顺着大爷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四周的白杨林一层层、一茬茬,如股股绿云从山脚直涌向每座山峰,覆盖了太行大地。而朱老总栽的那棵,突出其上,好像他还在带领千军万马守护太行大地。
呵!白杨,你寄托了太行人民对八路军深深的怀念,也表达了太行人民发奋图强,决心改变家乡面貌的坚忍不拔的意志!
“如今王家峪大概有多少白杨树?”我问。
“比起过去来,那可真是成百倍地增长!”他十分惊喜地说,“从抗日战争中朱总司令栽的第一棵白杨到如今已有十几万株,全村人均200多株。”
他接着风趣地说:“过去栽的那些树,现在已经成为参天的老树了。俺们要用那新培育出来的树苗,把这个革命老根据地打扮成一个绿色小姑娘。”
把革命老区打扮成一个绿色小姑娘,多么美好的追求呀!是啊,英雄的王家峪人民,在过去的战争年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演奏了一曲又一曲“红星杨”之歌,创造了昨天的文明。今天,战争虽然早已过去,但他们没有懈怠,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不断创造着新的文明,把“红星杨”之歌一代一代唱下去,使王家峪这个革命老根据地,在葱茏的绿色中永葆春色……
让春天永驻太行。
(作者单位:中共山西省长治市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