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良医精诚——记治疗骨髓炎专家杨文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18
第1版(要闻)
专栏:

  良医精诚
——记治疗骨髓炎专家杨文水
新华社记者徐江善于长洪本报记者李新彦
他只有6个手指,但以非凡的毅力,攻克了严重威胁人类肢体健康的世界顽症骨髓炎;
他来自田野,却以卓越的成就荣获“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成为万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者中唯一的一位乡村医生;
他面对条件优厚的外国公司的邀请,毅然提前返国,回到了自己深深眷恋着的黄土地……
山西省稷山骨髓炎医院院长杨文水,几十年身献事业,情洒患者,为中华拚搏,谱写了一曲时代与民族的壮歌。
    靠一双残缺的手,攀上世界医学的高峰
洁净的手术室里十分宁静,只有手术器械碰撞的声响。杨文水站在手术台前,为来自日本的患者石源慎美子施行取“死骨”手术。只见他仅有的6个手指持刀握钳,割、夹、缝,灵巧得同正常人毫无二致。
“奇迹,真是奇迹!”目睹这一情景,在场的日本友人惊呆了。三个月后,在三个国家8所医院治疗5年仍效果不佳,被建议截去右肢的石源慎美子,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治愈回国了。她逢人便讲中国乡村里的神医。
俗称“烂骨头病”的骨髓炎,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顽症之一。治疗时间长,疗效低,而且70%的患者要被截去宝贵的肢体来控制病情发展。国际上骨髓炎最高治愈率不超过50%,复发率却高达35%。
而多年来,杨文水诊治了全国30个省市区和日本、美国、德国等11个国家及台港澳地区的7万多名患者,总有效率为98%以上,治愈率达91%。令医学界震动的是他保持了无一例截肢的纪录,并为9700多名已被其它医院“宣判”截肢的患者保全了肢体。
这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称为“人类伟大的创举”的卓越成就,凝聚着一个乡村医生对祖国医学事业执著的追求和忘我精神。晋南哗哗流淌的汾河水,讲述着杨文水动人的故事……
46年前的盛夏,6岁的杨文水在麦田里拣麦穗时,左手意外地被一枚战争时期遗留的小雷管炸得血肉模糊。
初中毕业后,左手只剩下一个小指的杨文水靠自学掌握了中医基础理论和针灸、推拿、按摩等中医疗法,到村卫生所当助手。
一天,邻村一位小女孩来看病,那肿烂的小手不堪入目。杨文水翻遍医书,才断定她得的是骨髓炎。在参考大量资料基础上,他细细揣摩,精心配制出外敷和内服药。一个月以后,小女孩的病竟然好了。
初次的成功揭开了杨文水向世界难症宣战的帷幕。
古籍《医宗金鉴》记载了一种叫做“三仙丹”的拔毒提脓良药。炼制方法早已失传。烈日炎炎,杨文水翻山越岭走访了350位民间老中医后,开始炼制丹药。连续四个多月,他没睡过一个安稳觉,两眼红肿,直冒虚汗。长期的汞气刺激使他面部麻木,头痛恶心,直到现在一口猪肉都不能吃。经过60多次实验,“三仙丹”终于炼成了。
疗效怎么样?杨文水决定在自己身上试一试。他将刀刃对自己的小腿按了下去,一个一寸长的刀口立即鲜血直流。他咬着牙,在小腿上又割了一刀,豆大的汗珠不停地从额头上滚落。取过“三仙丹”,把药轻轻敷在刀口上,一阵麻木之后是揪心的疼痛。药粉撒到另一个伤口,杨文水只感到犹如一把钢刀刺进心房,巨痛令他浑身颤栗,眼前一黑,他昏厥过去……
醒来的时候,屋子里挤满了人。有人在他的人中穴上扎针,有人在大声喊他的名字,妻子则已哭成一个泪人。而杨文水念念不忘的是“三仙丹”的药性,他只是喃喃地说:“成了,成了。”
几年过后,杨文水经过反复实践和多次挫折,终于研制出治疗骨髓炎的一系列特效药。他把现代医学、技术引伸到骨髓炎的中医诊断和治疗上,在骨髓炎的病因、药理等方面提出了全新的观点,独创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骨髓炎综合疗法。但这并没有使杨文水陶醉止步。他凝视着自己残缺的手发呆:单纯的药物治疗,只能解决小片死骨、单纯堵道和没有死骨的病灶,而对已有大片死骨和骨瘘孔的患者则难以见效。要想提高治愈率必须手术取出死骨。如何使左手的一个手指发挥5个手指的作用呢?杨文水开始苦练“一指功”。
他从拎铁皮水桶练起。先用小手指勾起空水桶,然后慢慢往里加水。后来,他每天天不亮就来到井边,打满一桶水,用左手小手指提起来,并在井边走几圈。额上沁出汗,汗水顺着脸颊流下来,地上打湿了一大片。就这样他每天坚持练两遍,直到能拎起30公斤重的一桶水走出500多米远。
在练习指力的同时,杨文水还顽强地练习小指的灵活性。他每天将一把大头针撒在地上,然后用小手指一根一根地捡起来。开始时笨得像大熊猫使筷子,光秃秃的手掌和小手指无数次磨得鲜血淋漓。一年后,杨文水已能用左手灵巧地捡起地上的针和线。这时,他的右面颊长了一个恶疮。检验“一指功”的功夫,正好在自己身上开第一刀。他带着一面大镜子进了手术室,一只小手指灵敏异常,与右手配合得天衣无缝,几分钟后手术完成了。“我可以像合格的外科医生一样为病人手术了!”杨文水狂喜不已,多年夙愿,今天终于圆了这个梦!
正是这种献身事业的精神,使杨文水在医学的高峰上不停地攀登着。他先后在国内外医学报刊发表论文58篇,有5部专著问世,其中包括我国第一部《骨髓炎诊疗学》。他的中医治疗骨髓炎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级科技进步奖,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向国内外公布的有突出临床疗效的重大科研成果中名列金榜。经国际联机检索80多个国家25年来7000余种110万篇文献,杨文水治疗骨髓炎疗程最短,疗效最高,复发率最低。
 杰出的东方医学家,把根深深扎在人民大众的沃土之中
山西省稷山县翟店镇南梁村,它拥有我国最大的骨髓炎专科医院,拥有名医杨文水。
早春时节,记者曾到晋南平原的这个小村庄采访。这是一个占地40多亩的花园式医院,门诊大楼壮观漂亮,5栋排列整齐的二层住院楼设计新颖,每一幢都掩映在林木丛中。春风染绿大地,紫棠、连翘、丁香等竞相开放,院子里的假山、池塘给人带来一片温馨。
一个大规模的富有现代气息的医院怎么会建在村子里呢?杨文水曾接到国内外许多单位和城市的办院邀请。但他考虑村里有围绕医院发展起来的村办经济,而且骨髓炎患者大多要有家属陪护治疗,而他接诊的成千上万的患者又大多是普通老百姓,村里办院,不仅患者各种花费可以大大节省,还可以按照病人的需要设计病房,使患者有住院如住家的感觉。
稷山骨髓炎医院五栋病房的后端都配有一个7平方米的小厨房,置备了液燃气炉等各种厨具。病人家属可以和病人住在一起,自己开伙做饭。这间小厨房方便了患者,却占去了两张病床的面积。有人算了笔帐,全院125间病房如果不设小厨房,可以增加250张病床,这对于求诊者始终饱和的骨髓炎医院来说,仅床位费一项每月便是上万元。杨文水却说:“病人经济上都不宽裕,我们建这样的病房虽然收入少了,医院的信誉却提高了,还是应该多为患者着想啊!”
多为患者着想,这话,道出了杨文水扎根乡土、心系大众的高尚情操。“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到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杨文水牢牢记着玻璃板下镶着的爱因斯坦的这句名言,把自己的医术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人民。“慈母心、织女手、教师口”,这个自古流传的医谚是他的座右铭。面对海内外赶来的众多患者,他不分三六九等,始终怀揣着一团火,倾注着一片爱心。
河南宜阳县张坞村农妇张改朵患骨髓炎近20年,腿上流脓不止。跑了大半个中国。回答她的都是两个字——“截肢”,张改朵到杨处求治前对丈夫说:“孩他爹,就这一回了,治不好,我就跳黄河,再不受这号罪。”
杨文水看了X光片,仔细询问了病史和治疗经过,认真检查了流脓的伤口,笑着对张改朵说:“你这病不算麻烦,只要取掉烂骨头很快就会好的。”当他了解到张改朵夫妇外出,家里的两个孩子无人看、地里的庄稼无人管时,他又温和地说:“手术后,我找人伺候你,让你丈夫回家料理家那一摊子,有困难我想法帮你。”
张改朵手术后一天天好转,出院那天,她动情地哭了。那天正赶上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兼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胡熙明来院视察,听过张改朵的介绍后,他转身对杨文水说:“我代表卫生部,对你表示深深的谢意!”
1990年仲夏,历史记住了这个场面: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一座豪华的会堂里,第五届世界中医大会正在这里召开。一位圆脸、高个、身着中山装的中年汉子面对数十只麦克风,不慌不忙地进行《中医治疗慢性化脓性骨髓炎》的学术报告。
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使杨文水名声大振。面对一些公司请他留在美国的邀请,他婉言谢绝了。
“中医治疗骨髓炎的新疗法,外国人需要它,我的祖国更需要它!”杨文水打断邀请者的话说:“不远的将来,我会根据需要在国外设立骨髓炎分院的。”
杨文水陷入了沉思。他想到每当遇到挫折时,党组织、乡亲们对他的支持和帮助,卫生部、山西省的领导都曾亲赴小小的南梁村。骨髓炎的发病率是2‰,这2‰对我国就意味着几百万人。他想到了办公室那数以万计的求治信,祖国使我这样一个残疾人成为一名医生,我就有一百个理由来报效祖国。
我要回去,祖国更需要我!翌日一早,一夜未合眼的杨文水便迫不及待地订购了回“家”的机票。
一座投资500万元的中加合资山西稷王制药有限公司诞生了,杨文水要抓住开放时机,实现医疗技术和系列药物的海外双输出。
为满足世界各地患者的殷殷期盼,他贷款在深圳市兴建了稷山骨髓炎医院的第一个分院,作为面向世界的窗口,赢得了“花开南国地,惠泽海内外”的赞誉。
奉献的人生最美丽,拚搏的人生最动人。杨文水以卓越的成就向祖国奉献着一位农家子弟深沉的爱。在他身上,展示了当代知识分子崇高的人生追求和崭新的精神风貌。(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