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向科技高峰迈进——山海丹企业集团发展记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18
第2版(经济)
专栏:

  向科技高峰迈进
——山海丹企业集团发展记事
应明阳徐晓忠
几年前,3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人聚在一起,组成了“山海丹”科研攻关小组,向“冠心病”这一人类的“第一杀手”发起了“进攻”。
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这个小小的山海丹科研小组研制了6种山海丹新药。产品推向市场以来,医治了40多万冠心病患者。
不久前记者在古都西安造访了山海丹企业集团董事长、总经理赵国欣。他貌不惊人,但眉宇间流露着军人的刚毅,眸子里闪烁着智慧之光,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一横幅,上书“山海丹心”。他说:“我们研究发明了山海丹,对人类是个小小的贡献,这成绩首先应该归功于所有关心和爱护山海丹的人。”他接着说,“我们前进的路上并不是摆满鲜花,但是,我们迎接挑战,进行第二次创业,正建设21层科研大厦。我们需要经费,需要人才,更需要上级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向癌症发起‘进攻’,研制一系列新药,可望会有所突破。”
山海丹集团诞生于1993年5月。现在山海丹已有干部、职工1000多人,拥有自己的研究所,自己的中心医院,自己的制药厂等,在全国建成了154个医疗网点,集团总资产已达到3亿多元,1993年人均实现利润居军工企业首位。山海丹集团荣获全国优秀企业金马奖。
赵国欣原本是一名医生,1983年7月的一天,深受大家爱戴的解放军某工程学院的老院长因患脑溢血昏迷不醒,赵国欣当时负责抢救。他用尽所有的医疗手段和药物,指挥医护人员抢救老院长,但仍然没有能够挽救老将军的生命。当时赵国欣带着痛疚的心情,拖着艰难的步子,走出了抢救室,回到家里,借酒消愁。他萌发了一个念头,他要当一名医生和企业家,给更多的病人解除痛苦。
1985年7月他毅然辞去领导职务,专心致志从事心脑血管疾病及肿瘤科研工作。
当时科研小组是缺资金,缺人才,既无临床观察场所,更无医学文献情报。在这样的境况下要搞医学科研、攻克“第一杀手”,其困难不言而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他们收集国内外有关冠心病研究态势和病史、病因、病理的大量文献资料,拜访了不少治疗冠心病的老中医、老专家。把这些死的文献资料和活的经验作了比较研究与综合分析之后,他便一头钻进中医学的瀚海里。
有天夜晚,他静坐试验室里,目光专注在经典书页之间,活跃的思维在与医圣药贤的思想碰撞着。猛然间,右眼一阵剧痛,冒着金花,剧痛之后,眼前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清了!“大事不好!右眼失明了!”他像掉进了万丈深渊,跳动的心要从嗓子眼里飞出,双手捂住双眼,一阵巨大的伤痛涌上心头,一串串泪珠顺着指缝流下来。
住院检查,事态并不那么严重,只因劳累过度,引起暂时性缺血,导致视力严重下降。医生警告:在一段时间里,必须绝对休养,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绝对休养?”对刚刚起步、一心扑在科研项目上的赵国欣来说能做到吗?有人监督时,他似在闭目休息,活跃的思维却在祖国医药学的文山书海里飞驰;无人时,他手拿放大镜,在祖国医学经典中向医圣药贤们求教,寻找制服冠心病的理想之方。经过反复试验论证,山海丹终于问世了。
第一批患者在疗程结束后,他邀请了几个大医院的知名医生帮助复查。经过多次复查,确定山海丹治愈总有效率达90%以上,这个数字给了科研小组信心和力量。山海丹成为全国“火炬”计划的重要项目。从那时起到现在,“山海丹”胶囊已销售4亿多粒,也就是,全球4亿冠心病患者已平均每人吃到一粒。
经过几年艰苦奋斗,山海丹已发展到7个品种,形成了山海丹家族。与此同时,公司还研制出心电频谱诊断仪、心电向量频谱诊断仪和冠心病专家诊断系统,使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配套成龙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