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云南:秋粮面积为何减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18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农村经济观察

  云南:秋粮面积为何减少
贾大明
今年,云南省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开局不错,全省夏季粮油作物获得丰收。但是,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占全省粮食生产大头的秋粮播种面积减少幅度较大。
1995年云南省秋季计划播种粮豆面积3800万亩,计划总产粮食92.5亿公斤,但这个计划很难落实。全省农作物种植结构实际发生了较大变化,烤烟可能突破种植计划达700多万亩,增加100万亩以上;甘蔗增35万亩以上,加上油料、桑、药材、水果面积的扩大,全省秋粮面积至少要减少15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因面积减少将减产4—5亿公斤。云南省是粮食调入省,每年需调入10亿公斤粮食才能保证市场平衡,秋粮面积的减少有可能加剧粮食区域不平衡。
    粮食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1)财政给地方政府造成的压力
尽管抓好粮食生产是地方政府的职责之一,但是,不少地方政府为了保证正常收支,更关心自身的经济利益。80年代,中央每年给云南省各项财政补贴为17亿元,90年代,特别是1994年后,云南省每年上交中央财政20亿元,按规定,今后每年还需递增20%以上,才可以享受税收返还。为了保证财政的平衡,完成税收递增任务,有些地方就将眼光更多地盯在发展工业和“两烟”上。在烤烟的每100元收入中,地方各级财政可获31.6元。由于发展烤烟和经济作物是与地方政府切身利益相关的,而发展粮食生产则是为了保证吃饭和完成任务。因此不少地方就出现了放松粮食生产的现象。经对17个地州秋粮计划落实调查,减粮食面积的有11个,与去年持平的有4个,增加的仅有2个。云南全省126个县市有102个县市吃财政补贴,地方政府要保财政收入、保工资,这是造成粮食面积减少、烤烟等经济作物的面积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2)种粮比较效益差,农民积极性不高
在云南,种粮的投入产出比为1∶1.9,种花卉为1∶2.8,种水果为1∶6.9,种蔬菜为1∶11.3。1994年云南省农民年收入803元,同全国平均水平相比低417元。126个县市中达到全国农民年均收入的仅有9个县,而年均收入500元以下的有70个县,500元收入的人口占总人口的29.7%;全省未解决温饱的人尚有七八百万,占全国贫困人口近10%。在种粮成本骤增、种粮比较效益低的状况没能根本改变的状况下,农民种粮只是为保口粮,要脱贫必须发展烤烟或其他经济作物。加之烟草公司采取种种优惠政策鼓励农民种烟,如混合肥每吨2200元,烟农仅付500元,差价1700元由烟草公司付;种子农膜则免费使用。
(3)农资供需缺口大,价格失控
全省仅尿素一项缺口30万吨,一季度,全省省控尿素供应仅执行计划的10.5%,硝铵执行2.85%,碳铵执行13%。以化肥为主的农用生产资料库存不足,加上流通混乱,货源紧张,价格失控。一季度全省农业生产资料零售价上涨17.5%;4月份上涨20.3%。计划内化肥价比1994年上涨近一倍。计划外化肥价格更加惊人,大理、德宏、保山、思茅地区尿素零售价每吨高达2700—3300元。另外,大秋所需的两杂种子缺口大,价格高。3月底,全省杂交稻种子缺68万公斤,占需求量的8%;杂交玉米种子缺200万公斤,占需求量的10%;计划内杂交稻种每公斤15元,计划外每公斤20—26元,比去年上涨65—110%;玉米种子的价格也比去年上涨50—125%。
据省农调队对40个县2400农户调查,一季度农民人均用于生产费用的现金支出为70.7元,比去年同期增39.3%,而农民购买的化肥、农膜、农药数量比去年同期下降10.8%。
夏季粮油收购价与市场价相差较大,农民不愿卖粮,尽管省财政在国家定购价基础上又加几分钱,但仍弥补不了农民种粮的成本;加上挂钩化肥不兑现或兑现不及时等,今年的粮食收购难度也加大了。
    几点思考与建议
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实现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要真正调动地方政府和农民的积极性。笔者建议:
(1)在稳定中央粮食生产购销宏观政策的前提下,制定适应性强的区域性粮食生产、购销政策,在发挥地区经济、资源优势的基础上,保持粮食生产和购销的区域性相对稳定;
(2)建议适当调整对缺粮省税收返还的政策,调整的税款部分主要补贴给粮油生产大县,使地方发展粮油生产有利可图;
(3)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平抑物价,特别是农资价格,并采取其他一些措施对农民进行粮油生产实行补偿,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以真正调动其种粮的积极性;
(4)在扶贫和农业科技开发政策、资金投入等方面不搞一刀切,要增加对边疆、少数民族经济落后地区项目资金的支持力度;
(5)要尽快制定相应的法规,严格禁止挪用支农项目资金、粮油收购资金等,以保证国家支农项目资金及时到位并发挥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