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阅读
  • 0回复

迈向“南方之强”——访厦门大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19
第1版(要闻)
专栏:

  迈向“南方之强”
——访厦门大学
毕全忠姚小敏张其瑶
进入90年代,我国的大学都竭力抓住国际上新技术革命和国内现代化进程所提供的发展机遇,利用本世纪剩下的最后几年,调整和充实自己,以求在下个世纪初上一个新台阶,有的要建成世界一流或有较大国际影响的大学。近日,我们访问了厦门大学,看到了这所著名学府所作的努力。
    74年的追求
厦大明确地把建成国内一流大学、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作为21世纪初的发展目标。我们到厦大后,发现厦大追求这一目标已有74年了。1921年,著名的华侨领袖、“教育救国”的先驱者之一陈嘉庚创办厦门大学时,就把“南方之强”,与世界各大学相颉颃作为发展目标。这个“南方”不仅指中国南方,还包括西南太平洋、东南亚,从这里走向世界。历史上,厦大曾是旧中国第一流的大学,在国际上,尤其是在东南亚有很大影响。
今天,厦大的发展目标,是陈嘉庚迈向“南方之强”的继续。厦大现任校长林祖赓教授、副校长郑学檬教授向我们讲述了学校发展的思路。
林校长说,从日本到新加坡,是当今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走廊”,厦门位于这条“走廊”的中间。这一“走廊”现在和将来经济增长主要靠高级人才和高新技术。厦大处于这样的环境之中,又位于经济特区。厦门又面对台湾,有利于跟台湾开展学术文化交流。东南亚即所谓南洋,又是华侨、华人最多的地区,厦大本来就是华侨办的学校,与东南亚的联系,非其他大学可比。这些就形成了厦大发展的“区位优势”。与此相应,厦大办学要发展三个特色:一、特区研究和为特区服务;二、台湾研究和为促进两岸交流、促进祖国统一服务;三、南洋研究和为华侨、海外华人服务。
他们又分析了厦大的实力。他们说,从日本海到钱塘江口,厦大的总体实力不算最强,但从闽江口到新加坡这一区域,厦大已积累的总体学术优势是很强大的。因此,厦大有信心在下世纪初,在建校90周年时,建设成为“南方之强”,即在这一国际区域中水平最高的大学之一。
    构架学科新格局
厦大究竟靠什么争得国内一流并在世界上产生影响,成为“南方之强”?郑学檬副校长向我们作了介绍。
他说,厦大现已有6个学院、26个系、37个研究机构,还将建成包括医学院在内的8个学院。这样,现代综合大学所必须具备的多学科、综合性的学科结构就形成了。但是,更重要的是发挥厦大优势,建设一批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学科,形成厦大的特色。这些学科是:一、代表新技术革命的材料科学、信息科学和生命科学。该校化学系尤其是物理化学、电化学、催化化学属国内一流,在国际上也有较大影响,有3位中科院院士在这里工作。生物系也具有优势,拥有2名院士。信息科学,在水下图像传输研究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特区研究。厦大以国内一流的部门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对特区的经济、社会等各方面进行了数年研究,水平居领先地位;三、台湾问题研究。厦大台湾研究所,为国内仅有的两个台湾研究基地之一;四、东南亚及华侨问题研究。这方面厦大已有几十年学术积累,现有南洋研究所。五、海洋环境研究。现有海洋环境研究中心,以台湾海峡及西南太平洋为主要研究对象,在这一地区居领先地位。上述这些都是综合性研究,今后将会有长足的发展,成为有国际影响的著名研究中心,使厦大在世界大学之林中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来。
郑学檬副校长说,教学水平也是学校实力的重要标志。厦大历史上向来重视教学质量,曾培养出了卢嘉锡、谢希德、陈景润等著名学者,中科院、中国工程院院士中,从厦大毕业的就有16位。为适应将来科学的发展,厦大近几年进行了深入的教学改革,目的是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和合理的智能结构。从1991年起,厦大实行学生兼读第二专业的制度,现在,全校每年有五六百名学生兼读第二专业。这个办法收到了多方面效果,既使学生学得扎实,又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眼界,还培养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受到各方面的好评。这也是厦大办学的一个特色。
    双向支撑
厦门大学要迈向“南方之强”,需要更多资金的支撑。
1994年5月,厦门大学的校史记录下不寻常的一页:国家教委与厦门市正式签署协议,共同建设厦门大学,标志着厦大办学体制的重大改变。
根据共建协议,厦门市政府在1994年到1997年间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厦大的重点建设,1997年后将在此基础上相应增加。1994年度资金已经到位并投入建设。厦门大学员工享受厦门市市民待遇,特区已出台的各种补贴近2000万元也得到落实。
事实上,早在十余年前,厦大即着手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探索。当时,厦大与福建省政府达成协议,联办政法学院和艺术教育学院。十年来省里拨给基建费和按学生数拨给经费共计5000万元。
厦门市领导已经强烈地认识到:厦大不仅仅是国家教委直属的学校,它也是厦门市的学校。厦大的发展是与特区的发展紧紧连在一起的。
相互的支撑,使厦大加速了发展。很快,与市里共建厦门大学工学院的协议签订了。近年来香港太古飞机维修有限公司等四家公司联手在厦门建立一飞机维修基地。厦大为适应特区的发展需要,在国家教委的支持下,很快兴办起“飞机维修专业”,并已于去年开始招生。
华侨兴学、为侨服务是厦门大学独特的办学传统。
早年,陈嘉庚先生倾资兴学,甚至不惜“毁掉大厦,维持厦大”。
70多年来尤其是近年,海外华侨华人继承和发扬了陈嘉庚的爱国精神,热心支持厦门大学的发展。漫步厦大校园,清洁楼、克立楼、逸夫楼、自钦楼、明培体育馆……一幢幢新建的高楼大厦均是海外赤子捐助建造的。
厦大也没有忘记海外华人华侨的一片赤诚之心。早在50年代,厦大即创办海外函授学院,重点招收、培养华人华侨子女。现在,函授学院已发展成为海外教育学院,设有中文、中医、针灸三个专业与对外汉语教学系列,可提供近百种对外面授和函授的课程。目前,学院有来自五大洲50多个国家近4000名函授生,是全国规模最大的海外教育学院。
林校长说:“海外教育学院不仅是联系全世界华人华侨的纽带,也是厦大走向东南亚,走向世界的桥梁。到21世纪初,将使厦大海外教育发展成为在国内外具有较大影响的对外教学基地和海外华文教学研究中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