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大青村的小康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27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走向共同富裕笔谈

  大青村的小康路
何耘
在四川省黔江地区的崇山峻岭中,有一个初步实现通电、通水、通路的山村,它就是平均海拔1300米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鹿箐乡大青村。10年来,这个村的苗族党支部书记任洪勇,带领全村600多干部群众战天斗地,在改造历史,改造自然的同时,也改造着村民的小农思想和本位意识,使这个村的两个文明建设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大青村离县城80多公里,闭塞、贫困。80年代以前,村民吃饭靠救济,住不遮风,衣不蔽体。1980年任洪勇当选为村委会主任后,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原先建在危崖上只有一间教室的村小学,迁到阳光充足、视野开阔的地方,并扩建成四间教室,使全村入学率由原先不到50%一下提高到97%。1986年,任洪勇又发动群众集资办电,他先掏出200元钱,请来4个电工苦战45天,拉通了两个组四五十户人家的电,人均只花了37元。两年以后,其余3个组也人均集资200多元把电线拉进了家家户户。
1990年,任洪勇出任大青村党支部书记,他感到自己肩上的担子更重了。根据大青村的实际,他决心“靠地膜玉米饱肚,靠烤烟生产致富”,探索出一条高寒山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子。一面坚持科技兴粮、兴烟,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一面抓紧人畜饮水和公路建设,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1991年,两口蓄水280立方米的水池在建党70周年那天竣工了,清洁卫生的自来水源源流向一二组的家家户户,三四五组也都实现简易自来水,大大缓解了人畜饮水的矛盾。
为了修好村道和通向家家户户的简易公路,任洪勇拿出了自己烤烟收入1.1万元,加上村组干部补助2800多元和私人借的1000元,合计近1.5万元购买爆炸器材。为了说服和发动干部群众支持修路,任洪勇连续7天7夜没合一次眼。1993年春节前后的45天时间里,全村群众顶风冒寒,修通了总长7.5公里的村道,以及通向各组和户的总长7.2公里的简易公路,使马轮车开到全村194户中160户人的家门口,从而结束了大青人祖祖辈辈肩挑背驮的历史,为大青村铺下了一条小康路。
初步实现“三通”以后,大青村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去年,全村人均占有粮食640公斤,人均纯收入1037元,大大高于当地平均水平。一个原来“天点灯,风扫地,自开门”的贫困山村,如今充满了生机和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