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阅读
  • 0回复

八思巴的衣冠塔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27
第11版(民族大家庭)
专栏:踏幽访古

  八思巴的衣冠塔
王璐文杜殿文摄影
学德高超的元朝首任帝师八思巴,是一位毕生为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名人。八思巴圆寂后,元朝廷为缅怀他的历史功绩,特意在他生前多次朝拜过的佛教圣地五台山普恩寺,修建了高达10米的精美宝塔,并派专人从西藏请回他的舍利子和衣冠安放塔中供奉,称“八思巴衣冠塔”。如今,这座宝塔依然矗立在这里的绿荫之中,受到各族人民的崇敬与瞻仰。
八思巴(1235—1280),原名罗追坚赞,西藏萨迦昆氏家族人。他自幼颖悟,相传三岁就能背诵咒语,九岁能为人讲经,被称作“八思巴”(即圣人之意),成为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
公元1244年,八思巴与其弟恰那多吉先于其伯父萨班·贡噶坚赞自西藏到达凉州(今甘肃武威),并和伯父一起会见了蒙古皇子、西凉王阔端,归顺蒙古。公元1251年,忽必烈召见八思巴于六盘山,从此他一直追随于忽必烈左右,辅佐蒙古王室,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在宗教和政治上对忽必烈有重要影响,受到忽必烈的高度重视和崇信。公元1253年,忽必烈夫妇以俗人见师僧之礼,接受八思巴灌顶。公元1260年,忽必烈即大汗位,尊八思巴为国师,赐玉印,当时八思巴年仅25岁。公元1264年,忽必烈迁都燕京(今北京),设总制院(后改为宣政院),八思巴受命领总制院事,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方政教事务。次年,八思巴返回西藏,协助元朝建立西藏地方行政机构。经他荐举,忽必烈任命释迦桑波为西藏地方第一任“本钦”(意为萨迦辅政大官),赐“卫藏三路军民万户”之印,总管西藏地方行政事务。八思巴还奉命创制蒙古新字,即著名的八思巴文。按照忽必烈的规定,八思巴文成为当时官方文书法定的主要文字,直到元王朝灭亡后才逐渐废弃。由于八思巴功绩卓著,至元七年(1270),忽必烈封他为“大宝法王”,升号帝师。自此,元朝历代皇帝选封萨迦僧人做帝师成为定制。
公元1274年,八思巴荣归故里,元世祖忽必烈特命太子真率军护送至西藏萨迦寺。公元1280年,八思巴英年早逝,元世祖分外悲痛,将他的骨灰盒高举过头,并诏令全国为八思巴建帝师殿,设帝师像,追封他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这一崇高谥号,充分显示了元王朝对这位在政治、宗教、文化等方面作出不朽贡献的藏族杰出领袖人物的高度尊崇。
(附图片)
五台山上八思巴的衣冠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