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他深深怀念着中国战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0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他深深怀念着中国战友
朱富贤
记者是在华沙举行的一次纪念希特勒集中营解放50周年的活动时邂逅他的。这次题为“永远不能忘却”的纪念活动在沙皇时代的“帕维亚克”监狱举行。
他名叫耶日·弗鲁布莱夫斯基,今年77岁。引人注目的是,他脖子和手臂上带着蓝条白底的三角形布条,这是当时的囚服颜色。因为在华沙起义失败后,他在这座阴森的监狱里度过了一年多的铁窗生活。
他得知我是中国记者,便滔滔不绝地与我攀谈起来。他从口袋里掏出珍藏数十年的证明和证书让我看。证件上的字迹已经褪色,显得模糊,却明白地写着,1939—1945年期间,他参加了反法西斯战争和华沙起义,并获得了十字勋章和其他奖章。
接着,他激动地回忆起50年前在反对德国法西斯占领的华沙起义时与一个中国起义者共同战斗的情景。
1944年8月1日,波兰流亡政府组建的国家军在华沙发动了代号为“风暴”的反对德国法西斯占领的武装起义。当时国家军只有5万人左右,不但装备差,而且弹药少。手无寸铁的华沙市民也被充分动员起来,同仇敌忾,勇敢地投入到这场关系着华沙存亡的战斗中去。由于德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在他们的飞机、坦克和大炮猛烈进攻下,起义军民浴血奋战了63天后惨遭失败,约20万军民阵亡,美丽的华沙城变为一片废墟。在这场壮烈的起义中,有一位中国人也洒下了自己的热血。
耶日说,由于中国人姓名难记,他至今还不清楚这位中国人姓张还是姓王。但他记得,这位中国人来自中国东北地区,住在华沙市南郊,身高1.80米左右,当时30岁上下,身材魁梧。
他和这位中国战友是在起义军最后坚守的维斯瓦河畔阵地上认识的。由于战斗交错拉锯,异常激烈,人员调动非常频繁。他们俩相处仅仅3天。这位中国战友告诉耶日,他的家乡正处在日本侵略军铁蹄的蹂躏下。他的同胞也在前赴后继地为国家独立和民族生存而战斗。
耶日说,他永远不会忘记,当德国坦克上的机枪子弹击中这位中国兄弟时,他还在射击,在战斗,直至心脏停止跳动。
耶日是个朴直的工人,说着说着流下了眼泪。他邀请我到他家里,去看一样贵重的纪念品。
耶日住在华沙南部萨迪巴区的一栋普通的小楼里。走进朴素无华的小客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绛红色织锦缎的沙发靠垫,上面锈着一幅孔雀开屏的东方图案,色彩鲜艳,引人注目。耶日十分小心地从壁柜中拿出一尊高约20厘米、用红木雕刻的中国老寿星。寿星右手拄着拐杖,左手捧着寿桃,形象栩栩如生。这是一尊技艺高超的、典型的中国雕塑作品。他用双手捧到我面前说:这是那位中国兄弟在临终前赠送给我的。当时,他非常困难地拉着我的手,断断续续地说:“这是我的护身符。临离开祖国时,爷爷赠给我的。送给你,祝你好运”,说到这儿,耶日的眼圈又一次湿润了……
50多年了,耶日一直珍藏着这位中国兄弟的遗物,也一直注视着中国发生的一切。他为中国取得的进展和成就感到由衷的喜悦。
他拿出中国的云南红茶和自制甜食热情地招待我。我们大家亲切地围在一起,边喝茶,边聊天,谈到了过去、现在和将来。
告别时,耶日紧紧地握着我的手说:我们不会忘记过去。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在同一条壕沟里战斗过的人,应该团结、和睦,建设未来美好的生活,永远不要再出现波兰的奥斯维辛和中国的万人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