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6个月两万户丢了住房英国房屋市场看沉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0
第3版(国际副刊)
专栏:

  6个月两万户丢了住房
英国房屋市场看沉浮
李文政
安德森太太想哭,又想笑,可她笑不出。站在落日余晖染得几分发红的街道上,看着那辆搬家的大篷车拉着她仅剩的几件家具摇摇晃晃地开走了,她意识到,该走了。她住了近20年的老屋,一草一木,都令她依恋。儿女在这里长大成人,她在这里度过了壮年时期,迎来生命的晚霞。可这屋不再属于她了。她带着几分茫然,上了儿子的汽车。
安德森太太年近60岁。16年前,她丈夫靠房屋抵押贷款买下这座3居室的二层楼房,房价5万英镑,利率12%,分25年还清。按合同,安德森每年向房地产公司支付房价的12%,25年后,房子归安德森所有。可买房不久,安德森夫妇分手,只剩下安德森太太自己领着一双儿女和生活抗争。她先在一所中学里当教学秘书,后又到伦敦一家大商场当初级管理人员,每月按时缴纳500英镑的抵押贷款利息。长年的精神压力和生活重负损害了她的健康,使她患上严重的心脏病。她提前退休,收入减少,再也无力承担每月500英镑的房屋费用,只好把房子推上房地产市场。
所幸一位来英国执教的澳大利亚人看中了她的房子,且同情老妇人的坎坷经历,以11万英镑的价格成交。这样安德森太太还清所欠的5.4万英镑的贷款,还节余5万多英镑。卖房后,她寄宿在女儿家里。劳碌一生,还是“无产者”。不过,别人比起她来,就不那么走运了。
45岁的电气设备技师列文,做梦也没想到他会这样丢了房子。今年3月份公司裁员,列文被解雇了。按规定,公司支付他3个月全额工资;三个月后,交由社会保障部门负责,每周可领60英镑左右救济金。列文一家三口,妻子为家庭妇女,女儿读书。他所住房子是10年前以抵押贷款买入,利率为11%,房价为7万英镑,每月支付600多英镑。列文原来每月1200英镑的收入尚可勉强维持生活。经过3个月的努力,工作无着落,房地产公司接连发出几封催缴欠款的信后,决定对列文的房子强行拍卖。
列文告诉我,拍卖前几天,拍卖中心就刊出了十几处房子的有关资料:房屋外貌照片、内部结构介绍和拍卖起始价格。拍卖场是房地产商人垄断的地方。一些急需房屋的人,虽然偶尔可在那里“拣到”便宜货,但机会不多,且一下子拿出10万、8万现款,一般人做不到。房地产商人一般买前已有某种默契,价格叫到一定程度,就无人再来竞价。且现在英国房地产市场不振,价格不旺,没有一定资本的人,不敢轻易涉足。列文说,他的那所房子,从5万叫起,几人争了一下,到7万就没有人出声了。槌声一响,7万英镑,被一房地产商人买走。
列文现在租了有两间小居室的便宜单元房住着,还拖欠下房地产公司3万多英镑的债务。他知道,他此生再也不会做买房子的梦了。
列文的遭遇不是个别的。据官方统计资料,今年头6个月,英国共有2万个家庭由于无力按时交纳抵押贷款,住房被强行拍卖。这个数字比去年同期增加了3倍。其中不乏投奔无门,被抛上街头者,成了名副其实无家可归的人。
英国现在有120万户靠抵押贷款买房者,他们大都是80年代初期或中期买下的房子,抵押贷款利息一般在10%上下,房价多在6—10万之间。到今天,他们已缴纳了10余年的抵押利息,绝对金额在8万英镑左右,可他们还要交上10年左右。而在同时,房屋价格没有明显上升,造成大多数买房者蚀本。人们明明知道,房屋抵押贷款没有给他们带来好处,但还要硬着头皮走下去。“有了自己的房子,才有了生活的安全感”,这是购房者的共同心态。另外,在50年代至80年代初的30年里,英国房价平均每2.5年就翻一番,购买房屋成了最能赚钱的投资,英国人还幻想房地产市场再现兴旺。房屋抵押贷款的压力直接影响了英国社会购买力,进而牵制了经济的复苏。人们有钱,得先要交房屋抵押贷款!而且在可预见的将来,这是一桩赔钱的买卖。
房屋抵押贷款构成的沉重社会压力引起了广泛注意。有报刊揭露说,房地产公司为招揽顾客,有意压低房产价格,造成房价偏低,房主不能接受,致使交易流产。据称,这种情况如此普遍,以致房产市场萎靡,现在年成交量只有1987年的一半。也有的认为,英国政府在税收政策上,没有给购房者明显税收优惠,人们不想买房,房屋市场呆滞无力。伦敦金融界一位学者的评论颇为中肯:房屋市场能否兴旺,主要看人们是否有钱、是否愿意购置房产。英国在经历长期经济衰退之后,人们的经济能力受到严重影响,拿不出钱来购买房产。现在,经济虽有一定复苏,但起伏不稳,人们依然缺乏信心。如若这样,那么,今后遭遇电气技师列文那样厄运的人还会有增无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