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教授也是梨园人——欧阳中石先生印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1
第11版(文化)
专栏:

  教授也是梨园人
——欧阳中石先生印象
段功伟
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那清亮的嗓音,似乎每一个京剧艺术家都有这样的嗓音;还有他的顽强。他告诉我,严重的脑溢血压迫着视神经,使两眼右侧80度范围都看不到。但他轻松幽默地说:“我生性爱执偏见,现在真的只能偏见了。”我不敢相信他已年近七旬,因为一点不像。
欧阳中石先生就坐在我对面,身后是一堵书橱,里面矗立着他的著作,逻辑的、书法的、文学的,整整一排几十本。和他一谈,才发现这位首都师范大学的教授真如一眼古井深不可测,让我感到茫然。老先生看出来了,笑道:“我就这样,‘不务正业’。”
他从小就喜欢“不务正业”,原因据说是爱好太广泛,觉得什么了不起,就想学,就想干。譬如,小时候觉得不少历史人物很了不起,便想学他们,于是迷上了看戏,在戏中体会历史人物的“成就感”。看着看着,就会唱了。9岁那年,正式登台演出。当时个子太小,大“靠”穿不了,便把大人穿的“下甲”套在身上;脸小挂不了白胡子,便戴上自己玩的黑胡子。一唱,便是三天。这是1937年,老先生记得很清楚。
欧阳先生是奚啸伯先生的得意门生,也是现在奚派艺术的“掌门人”。关于他拜奚先生为师,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趣闻。他十四五岁时,一次在朋友家唱戏,突然从后堂走出一个人,问他知不知道自己在唱谁的戏,他回答是奚啸伯的;来人又问他会不会奚啸伯别的戏,他便一个接一个地唱起来。来人高兴了,说:“好,我收你为徒。”他斜起眼睛:“你是谁呀,能收我为徒?”旁人说:“你真傻,他是奚啸伯呀,还不快磕头!”他便一个响头叩到地上。
1985年,石家庄举行了一场纪念奚啸伯的演出,欧阳先生当然参加了。当时给他化装的师傅就是当年奚先生的化妆师,他把欧阳先生送上台后,立刻转身痛哭起来。原来,欧阳先生的举手投足、音容笑貌和奚先生当年没有两样,勾起了他的回忆。台下的观众也哭成一片,他们似乎又见到了舞台上的奚啸伯。
现在,欧阳先生带有一大批学生,平时除了指点指点他们外,他已很少唱戏了。他把更多的时间用在了书法上。书法也是他从小就喜欢的,先是师从武岩法师,手临北魏隋唐的20多种碑,后来又跟吴玉如先生学习,着意于二王的书法,“童子功”相当过硬。1985年,首都师范大学设书法艺术专业,他便开始主持书法教学工作,开创了中国书法正规学院教育的先河。如今,他已招收书法学的博士生了。
有趣的是,他在京剧表演方面把自己的老师学得惟妙惟肖,却严禁学生学习自己的书法,而要求学生和自己一起追摹古今大家,以杜遗害。先生之谦逊,可见一斑。
“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我的正业是什么了。”老先生一脸的无可奈何。其实,他在大学里专攻的是逻辑学,师从金岳霖、王宪钧、周理全等老先生。在首都师范大学,他教的也一直是逻辑。可现在他为人们所知的,京剧更甚于逻辑。有感于此,老先生填了两首自嘲的散曲《中吕·满庭芳》:
学名不好,填词口拗,不耐推敲,恐遭齿冷行家笑,怎敢招摇。勉强学皮黄/涂鸦解嘲,又谁知不够音高/平正难调,纯粹是瞎胡闹。最后只能台下叫好/代人手抄,依附弄风骚。
 (注:名:指名学,即逻辑学。 皮黄:指京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