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我国杂交小麦育种获重大突破K型杂交春小麦“901”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3
第1版(要闻)
专栏:

  我国杂交小麦育种获重大突破
K型杂交春小麦“901”平均亩产600公斤以上
本报讯我国在杂交小麦研究领域获得重大突破。由西北农业大学著名小麦专家何蓓如教授等科研人员历时15年培育成功的强优势K型杂交春小麦组合“901”,自1992年开始在河西走廊的张掖地区连续进行3年区域试验,并在当地5县13个乡的350亩耕地上大面积示范,获得亩产600公斤以上的高产量,比当地主栽品种增产15.6%—39.4%,每亩净增小麦100公斤左右。该组合已于8月10日通过甘肃省张掖地区品种预审,8月21日至22日,在张掖举行了杂交春小麦组合“901”生产示范现场会。此间专家认为,这标志着我国杂交小麦研究居世界领先水平,并开始进入推广生产阶段。
西北农业大学在国家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在这一高科技领域取得一系列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成果。从1981年开始,该校何蓓如教授等人将1B/1R类型小麦细胞核导入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在高产小麦品种群体基础上,实现了粘果山羊草细胞质小麦雄性不育(简称K型小麦不育系)三系配套。1987年以后,他们又从5000多个杂交组合中精心选配出强优势K型杂交春小麦新组合“901”。
参加现场会的专家们认为,“901”在我国西北春麦区明显地表现出多方面的栽种优势。一是增产显著、潜力大。张掖地区1992年属正常年份,“901”平均亩产达728.3公斤,比当地主栽品种高15.6%;1993年雨水偏多,“901”平均亩产高达802.2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35.7%;1994年严重干旱,后期又遇持续高温,影响正常灌浆,“901”平均亩产仍达641.3公斤,比当地品种增产39.1%。二是品质优良。籽粒白色,角质透明,千粒重在46—50克之间,蛋白质含量13.68%,面筋含量达41.79%。三是抗逆性强。“901”株高87厘米,基秆坚韧,弹性好,亩产600—800公斤不倒伏,3年示范尚未发现条锈病、黄矮病、叶枯病等小麦易发病害,并抗干热风。四是生长后期叶功能极强。“901”成熟期呈现青枝绿叶金黄穗的壮丽景象,秸秆收获后可作优质饲草。五是分蘖能力强,播种量少,易于推广。田间测定结果表明,一般每株都有3至5个分蘖成穗,在张掖地区,亩播种量仅6至7公斤,比当地一般品种减少13—18公斤,大大降低了农户的生产费用。六是制种技术简便易行。
专家们一致认为,杂交春小麦“901”新组合是我国春麦区粮食增产的理想物质基础。今后应尽快建立完善亲本繁育和制种体系,完善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方法,让“901”为我国春小麦生产再上一个台阶发挥巨大作用。
(蒋建科张绍华张永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