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阅读
  • 0回复

何来“陈猜秀”、“陈独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3
第4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

  何来“陈猜秀”、“陈独透”
周云龙罗解三
只要不是文盲,恐怕都知道“陈独秀”三个字该怎么写。而中国档案出版社一九九四年八月出版的《从领袖到平民——陈独秀沉浮录》一书中,陈独秀却错成了东独秀、陈猜秀、陈独喜、陈独季、陈得秀、陈独透;汪精卫错成清精卫……
一本人物传记,人名错得一塌糊涂,还怎么读下去?那滋味恐怕很像吃饭时不断嚼到沙子一样。一位热心的读者随看随画,粗略统计便发现,错字和排错之处达七八百处。编辑校对质量如此之差的书籍竟然流入市场,实在令人感到不可思议。
近些年来,某些图书报刊的差错十分严重。读者讥之为无错不成报,无错不成刊,无错不成书。据国家新闻出版署近两年对图书质量进行的三次检查,不合格率竟达百分之七十至八十七。而《新闻出版报》最近有消息披露,三百多种中小学教学辅导类期刊,百分之九十四点四的编校质量没有达到合格标准。
以其昏昏,焉能使人昭昭?作为中小学教学辅导类刊物,也编校马虎,差错叠出,这对那些尚处于求知初级阶段的中小学生怎能不产生误导呢?
如何消除图书报刊的差错?上海《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和《咬文嚼字》丛刊想出了新招:开展编校质量有奖竞查:凡在一九九五年六月二十六日的上述报刊上发现错字、别字、多字、漏字、颠倒字及明显用词用字不当者,一处奖一千元。这是发动群众监督的好形式。这足以表明报刊消除差错的决心和勇气,充分体现了对读者高度负责的精神。这对于提高编校质量,办好图书报刊,肯定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两千多年前,秦朝吕不韦把《吕氏春秋》公之于众,并宣布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后来人们形容文字价值之高,就叫“一字千金”。如今,上海报刊发现一字差错,奖励千元,这也是“一字值千金”。不过,我想,图书报刊上的差错,也是难以用金钱来计算的。比如:图书报刊错漏百出,使人读后不知所云,从而失去读者;或者史实严重差错,颠倒是非、歪曲历史,以致谬误流传;或者观点不当,甚至造成严重的政治法律错误,为此而引发矛盾和纠纷……种种损失如何计算?它的恶劣影响如何挽回?它的严重后果如何弥补?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字又何止千金!
现在的问题是,像捉错有奖这样的活动能不能拓宽一下范围?譬如说眼下的电视广告,什么“衣衣不舍”、“咳不容缓”之类的成语歪用,已被一些孩子“照搬照抄”进作业本里去了。另外,捉错活动也可以从某一天发展到持续一段时间,以此推动报刊包括图书编校质量的提高。诚然,出版物要保证万无一失是非常之难的,但这又不是不可及的。没有秘诀,没有捷径,需要的就是“认真”二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