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弱质产业:何以骨壮身强?——江北第一个“吨粮县”连续16年高产之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4
第5版(经济)
专栏:

  弱质产业:何以骨壮身强?
——江北第一个“吨粮县”连续16年高产之谜
张兆武李玉文
江北第一个“吨粮县”山东桓台县,今年夏粮生产传捷报:39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489公斤。据农业专家和有关部门认定,这一单产高居全国市县之首。
特别令人欣喜的是,连续16年,桓台县年年夺得大丰收,而近几年,每两年爬一个“陡坡”:1990年建成江北第一个“吨粮县”,两季单产达1020公斤;1992年建成江北第一个“双千县”,亩产1048公斤,亩收入1020元;1994年,粮食单产1116公斤,总产4.04亿公斤,跻身全国500个产粮大县行列。
农业是弱质产业,粮食生产比较效益低更是众所周知,而桓台何以能使其“骨壮身强”,连续多年铸辉煌?
    大投入——两个效益作杠杆
桓台县有50万亩耕地,多年来,每年的农业投入都达5000多万元,亩均百元以上,且年年有增长。这些钱1/3是县乡(镇)两级政府和村集体投入,全县每年工业和建筑业补农资金多达2000万元。
在桓台,县、乡(镇)、村三级干部按时换届,可政府和集体无偿向地里投入的传统始终没有改变。这里有各级干部的“大局”观念起作用,更有县里的“硬”措施:不管哪个乡镇哪个村,只要是搞粮食高产开发,便可享受县里“五优先”,即优先发放贷款,优先供应农资,优先记功、奖励和提拔干部。粮食生产跑在前面的唐山、起凤、田庄等乡镇,历年受县委、县政府记功的人数最多。政府着眼社会效益大搞农业投入,而农民投入主要是为了经济效益。去年秋天,起凤镇起南村农民魏玉成、魏玉林兄弟俩,把几年来搞建筑赚来的12万元钱,全部买了农机具,“转行”承包了村里150亩荒地,一包15年。魏玉成的话讲得最实在:“没帐算的傻事儿没人做。今年一季小麦便收入了10万元。加上秋玉米,不仅能拿回总投资,还有几万元的赚头。明年就开始赚大钱了。”
目前,全县农民手里的大型农机具达2367台,仅大型收割机便有300台,占山东省总数的10%;全县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80%,农机具配套比1∶3;39万亩粮田平均每亩地有防渗渠8米,每40亩地拥有一眼机井,农机总动力达到30万千瓦。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作杠杆,保证了农业持续大投入,为桓台县粮食生产连年高产打下了坚实基础。
    科技兴农——老传统和新内容
几年来,桓台先后经历了两次机构改革,各级领导成员减少了,可县、乡、村三级科技专职分管领导一直保留着。各级党委、政府研究农业生产重大问题,没有科技人员的意见不决策,对科技人员提出的正确方案和措施保证实施。建设“吨粮县”时,该县64名正局以上领导干部都确定了自己的“高产示范试验田”。多年来,64块试验田如64个“磁场”,极大地带动和促进了全县的粮食高产开发。今夏,64块实验田单产全部过千斤。
再看农技培训。“村村办班,户户受训,一家一张明白纸,一户一个明白人”是桓台农技培训的老传统。自去年秋种以来,由分管农业的副县长挂帅,带领30名农技人员,组成“讲师团”下乡进村,办培训班650次,受训人数达19万人次,光印发到户的“明白纸”就达15万份,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
在高产基础上再上台阶,农业技术的复杂程度也会不断增加,有些难理解难操作的新技术,农民听一两次讲座,看一看“明白纸”很难搞清楚。县里就组织起50名农艺师参加的13个技术承包组,分片实行“集团承包”,把技术风险揽过来,让农民种“放心田”,收“安心粮”。今年小麦管理后期,全县大面积喷施的叶面光合微肥,便是依靠了技术承包组的大力宣传和具体指导。这项新技术的落实,使小麦亩均增产30公斤。近年来,良种繁育、高产栽培、化学除草、虫害防治等新技术,连续不断地落户到了乡村。
唐山镇有个“知名度”很高的农民叫毕华梅。她有一段用玉米密植技术使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公服输的故事,这就是“谁懂技术谁当家”。毕华梅成了一名“土专家”,她家的5亩责任田是桓台县的高产试验田,连续两年小麦亩产超过600公斤,每到夏收季节,总有很多远方农民高价收购她的小麦作种籽。
    经营机制——统与分的辩证法
经营机制问题是各大产业保持旺盛生命力的最强有力的保证。农业也不例外。多年来,虽然桓台县在不同时期根据需要对土地政策进行了改革和完善,但万变不离其宗,那便是:以调动农民积极性、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强化政府社会化服务功能,提高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桓台与其他地方一样毫不犹豫地全面推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唯一不同的是,政府统的功能没有因此而消亡和削弱,而是进一步加强了。桓台县土地经营的“联邦制”和当代“井田制”早已让人熟悉。所谓“联邦制”,便是将个人所有的农业机械以利益和效益为支撑点,统一管理,对分户经营的农田进行系列化社会服务。在这种社会化服务中,政府和集体扮演领导和服务两种角色。这种经营体制,因为是建立在“分”的基础上,所以“统”的功能的发挥从容、平稳、有效,从而避免了一些地方以“统”来取代生产职能所引起的不安和震荡。当代“井田制”则是以每口井所分担的50亩耕地为单位,对十几个分户经营的耕地进行统一灌溉服务,是农民的一种自我管理形式。
进入90年代后,该县越来越多的农民脱离农业生产或自动出让土地。至1994年初,桓台县因势利导,统分结合推行了土地适度规模经营。
桓台积极扶持种田大户,目前,全县经营15亩以上的大户已发展到了3528个,其中百亩以上的大户44个。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土地产出率。
站在粮食高产这个厚实的基础上,桓台县人心安、社会稳,促进了各业的大发展。1992年后,该县先后跨入了“全国乡镇企业百强县”、“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行列,“小康县”建设通过省政府验收,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人均指标,跃居山东省县(市)前列。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