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阅读
  • 0回复

“堵漏增效”有反响“科龙”致函谈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4
第5版(经济)
专栏: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

  “堵漏增效”有反响
“科龙”致函谈体会
本报讯最近,广东科龙公司致函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就“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正在开展的“堵管理漏洞,增经济效益”宣传活动发表了看法,信件摘要如下: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组委会:
你们实施的“堵管理漏洞,增经济效益”宣传计划连续推出的报道引起了我们的关注。“中国经济效益纵深行”为此配发的评论员文章在我们公司引起了强烈反响。文中指出:“提高经济效益,不能坐等改革的到位,而必须发扬主观能动性,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在各个层次,各个方位上堵塞管理漏洞,提高管理水平。”我们认为,不仅国有企业应该在“堵漏增效”上下功夫,像我们这样的乡镇企业尤其应该这样做;如果说,一些国有企业尚能把效益不高归之于体制不活,改革不到位,存在忽视管理的外部原因的话,那么一直被称为“船小好掉头”、机制灵活的乡镇企业,就没有理由不在管理上多下苦功,狠下功夫。在当前和今后一个长时期内,这确实关系到乡镇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切身体会到,一个企业是否走出了原始积累阶段,能否向管理要效益,向管理要发展速度,是一个根本性的标志。创业时期,我们没钱,没办法全套引进生产线,只好量力引进了一台高压发泡机和一台冷媒灌注机,虽说是生产线,但实际上是手工操作的流水作业。生产一台冰箱要90秒,优质品率只有87%,产量上不去,效益不显著。后来,大搞全面质量管理的知识教育培训,大量吸收工程技术人员,大力开展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再适度引进和配套生产设备,将冰箱的生产节拍缩减至1分钟1台,优质品率上升到95—97%,企业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1991年利用积累建设起来的第三期工程胜利投产。当年产量猛增到48万台。生产线仍然是公司博采众长、优化世界各国先进的关键设备的方法,组合设计成具有自己特色的生产线,节拍为48秒1台。但是,随着产品的市场覆盖率增大,市场竞争激烈,要求产量促上去,花色品种亦要促上去。这时我们的做法,一是开发引进了风冷无霜新一代的容声冰箱和增加空调器新品种。二是加强职工队伍建设,抓教育、抓培训、抓素质,“挖掘人才、清理庸才”。三是将工厂形成闭环管理,按职责权利的《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和《岗位标准》法治管理。四是深入开展QC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例如“质量运动会”、“双满意、创五优”等活动。五是运用IE(工作研究)和MRPII管理手段和工具,很好地解决了物流管理,减少库存,堵塞漏洞,加速资金流转等问题。我们公司高速度发展的事实说明,企业时刻会有“管理漏洞”,有洞就有潜力。“黑洞”可以用挖掘出来的潜力去填补,关键是苦练内功,深化企业改革,深化企业管理。
(高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