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阅读
  • 0回复

努力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24
第9版(理论)
专栏:改革热点纵横谈

  努力缩小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
陈士能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是我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1993年的统计数字表明,西部十个省区人均GDP在2000元以下的低收入地区有六个,在2000元到3000元之间的下中等收入地区有四个,这十个省区除新疆外人均收入都在全国平均数以下,其中最低的贵州人均GDP为1232元,仅占全国平均数2663元的46.2%,与最高的上海人均GDP11700元比差8.5倍。令人忧虑的是,在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人均GDP绝对差距还在进一步扩大,这构成了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和全民族共同富裕目标的一个严峻挑战。
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拉大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宏观上讲,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生产力布局历史上就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自8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后,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了政策和投资倾斜,而在同一时期国家对内陆地区包括西部各省区的投资强度明显减弱,加之原来的基础较差,东西部差距随之拉大。二是按照国家产业垂直区域分工布局,加工主导型产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资源开发型产业大都分布在西部地区,这种产业分工是历史形成的并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基础产品的价格与价值严重背离,致使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部分效益外流。这也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三是东部沿海发达省区充分利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上具有超前试验领先一步的优势,能够较为灵活的运用市场机制领先发展一些投资回报率较高的产业(如房地产业、金融业等),并在政策上给予投资者以相当大的优惠,形成为全国的投资热点,从而使内地的资金、人才、企业等生产要素大量流向沿海,内地特别是西部地区本来就稀缺的资金、人才等资源更加短缺,同时西部地区在运用市场机制筹集资金方面又缺乏比沿海更优惠的政策和条件,所以资源开发和经济建设的步伐难以加快。
鉴于我国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上述现状及其原因,我认为,国家应当把解决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并通过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来逐渐缩小东西部差距。这实际上不仅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要求,而且也是东部沿海地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是整个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需要。因为,西部地区区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是个尚待开发的大有希望的战略地区,国家经济发展要保持强大的后劲,开发西部将是必然趋势。为了加速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和经济发展,为全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中央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措施,使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目标能够真正付诸实施:
1.国家应在“九五”计划和2010年中长期规划中把解决东西部差距越拉越大的问题摆在突出位置,提出明确的目标和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可考虑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在2000年前遏制住东西部地区发展差距的进一步拉大趋势;第二步是在下一个世纪初逐步走上缩小东西部差距的经济运行轨道。
2.借鉴一些国家(如巴西)在解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上的成功经验和我国实施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成功经验,国务院应考虑成立一个专门研究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的机构,归国务院直接领导,专门研究、论证、提出开发西部的意见、政策、规划。
3.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加大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对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发展差距、加速西部资源开发的急需项目,国家应优先安排并保证投入,在资金、人才、技术、物资等方面加大支持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力度,在价格、信贷、税收等方面实行特殊的优惠政策。在实施新税制中应考虑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在统一税制的前提下可采取基数加因素的办法对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给予照顾,以增强这些地区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能力。
4.增加对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对铁路、主干线公路、通讯设施、大型水电站、火电厂的建设,主要应由国家投资,并制定出具体的规划、计划,定项目、定时间、定投资。
5.积极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西部地区资源优势比较明显,国家应支持这些地区走以资源换资金的经济发展路子。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要制定一些必要的鼓励性政策措施吸引外商和东部发达地区资金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同时,注意对中西部地区加大政策性投资的力度和增加利用优惠贷款的份额,帮助这些地区更好地发展经济。”希望国家有关部门能够在这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
发达地区要努力帮助西部不发达地区加快经济发展。先进地区支持落后地区,先富起来的帮助未富起来的,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能够发展到今天这样的水平,除自身的努力和国家的支持外,西部地区也是作出了贡献的。按历史形成的分工,在以前的价格体制下,西部向东部提供了大量的能源、矿产资源,今天东部反过来帮助西部也是应该的,这也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西部地区发展起来了,将会给东部地区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能源、原材料和市场,这也是保持东部地区快速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东部发达地区支持和帮助西部地区的有效途径在于把国家的积极引导与地区间的优势互补结合起来,把东西部的互帮互助建立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之上。为此,当前要抓好三方面的工作:
1.国家应当从宏观上采取各种手段协调东西部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当前国家正在研究制定把东部的区位优势与西部的资源优势结合起来的发展区域规划,我认为这是指导东西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一个基本框架,希望能够尽快制定出与此相配套的强有力的实施办法和措施以促进规划的实施步伐,并给西部地区以更多的特殊优惠政策和按照产业政策实行投资倾斜,以引导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地区扩散资金、技术、设备、人才等基本生产要素。
2.国家在积极推动东部发达省区对口支援西部欠发达省区的同时,应进一步扩大东西部之间的横向经济联合与协作,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探讨建立长期、稳定、全面的经济技术协作关系,把互帮互助与互惠互利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3.随着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对传统产业进行调整和改造,以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因此沿海发达地区一部分产业、产品、技术、设备以至企业向资源丰富、能源价格较低、劳动力价格低廉的西部地区转移是一种必然趋势,西部地区要通过制定大胆让利的配套政策措施吸纳东部发达地区转移出来的产业产品,使东西部地区在产业上进一步实现互补,从而使全国的产业布局更加合理。
西部地区必须抓住机遇加快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提高整个国家的国力、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的根本途径。东部沿海地区这16年来社会生产力得到迅猛发展的事实表明,大力发展生产力就能脱贫致富,山东、福建的发展尤其能说明这一点。西部地区的广大干部群众必须正视差距但又不甘落后,解放思想,抓住机遇,发挥优势,促进发展。当前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化,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主要表现在:
1.随着流通体制的改革以及价格的逐步全面放开,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将真正有可能与发达地区等价交换,实现其真正的价值,增加西部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效益和资金投入。在这个过程中,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资金、技术、人才与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资源合理配置,实现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将会极大地推动西部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商品优势和经济优势。
2.由于全方位的对外开放,西部原来被认为是边远落后、封闭冷清的内陆边疆正在成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与周边国家互贸互市的重要口岸,外商的注意力也逐步由东部转向西部。要利用好这个机遇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引进资金、人才、技术、装备。这将会对我们这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巨大深远的影响。
3.由于发达地区经济的高速增长创造了广阔的劳务市场,给西部贫困地区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欠发达地区可大搞劳务输出,这既可以增加投入,又能够有效地提高劳动者技能,更新劳动者观念,从而使长期阻碍我们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资金匮乏、人才短缺、观念落后等问题得以缓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